首页 > 其他小说 > 徐冠巨:勇立潮头最新章节列表

制造业是经济的脊梁

制造业是经济的脊梁中国制造业为何遇冷?是因为互联网冲击吗?是因为金融危机吗?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出在制造业自己身上。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忧心地讲出了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我国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连圆珠笔头上的“圆珠”都需要进口。如此微小的材料,我们这个制造业大国却要依赖国外的模具设备、原材料。这让我们认清一个现实:我们的确是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相信制造业人不会忘记这样的场景:一些中国游客高价从日本买回了电饭煲、马桶盖、保温杯等日常用品,难道这些物品在国内买不到吗?无奈的是,消费者用行动表明,国产商品无法满足他们更高的需求。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可以把米煮熟的电饭煲,更需要一款能把米煮得晶莹剔透、香味四溢的电饭煲。国产企业没能填补消费者的需求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流失。

一旦国外关闭核心原料、技术出口的大门,我们似乎就束手无策了。可悲的是,国内有不少制造业企业无视差距和问题,不愿意专注于实业的转型升级,甚至选择了“逃离”。它们放弃转型升级,将大量资本投入房地产,想要赚“快钱”。但它们不知道的是,自己放弃的是基业长青的重要机会。创新不足和工匠精神缺失两大难题使中国制造企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如果国家没有制造业会怎样?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的经历。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冷战背景下,美国进入了一轮“去工业化”大潮。为了对抗苏联,美国对盟友加大开放力度,把一部分制造业转移到欧洲和日本,由此推动了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

然而,30年后,美国为自己忽视制造业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经济逐渐呈现出金融业过度膨胀、制造业外迁加速的特征,人们用“空心”形容这样的境况。事实表明,虚拟经济的繁荣无法弥补实业撤离的空洞,反而会用虚假的表象迷惑众人。一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才充分暴露出轻视制造业的重大弊端。

当情况急剧恶化,美国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2010年8月,美国出台《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标志着“再工业化”的正式启动。在新的国家战略框架下,生物、航天、新材料、3D打印等高端制造业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美国用实践证明,放弃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根基,单纯依靠互联网、金融业和服务业,无法支撑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可能导致需要漫长的恢复期。徐冠巨曾在讲话中谈到自己对制造业的看法:“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经济体大都是制造业强国,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制造业进一步得到重视,比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计划,计划等。对制造业不重视,就会对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不重视,从而导致制造业更加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是一个连锁反应。”

回头再看中国,制造业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2018年8月17日,《人民日报》在《中国经济何以强起来》版块中提出:“经济要强,制造业必须强。制造业是创造财富的源泉、经济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建成了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符合经济规律和人民需要,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可以说,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升级早已迫在眉睫。

身在制造业中的徐冠巨不止一次表示:“如果一个国家对制造业不重视,那么这个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制造业不但是中国经济的基础,更是脊梁。”他认为,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其根基是提高制造水平,而后才能提高生活水平,“制造业一定是中国的未来,而且中国的未来绝对离不开制造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重视制造、重视生产,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