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岛敦与大连大连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比较浅近。其发展历程与19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有着极大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连是一座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地方。
大连城市的建设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之后。当时大连地区还只是一个叫作“青泥洼”的小渔村。1895年,甲午战争以清朝的失败宣告结束。是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按照条约规定,日本割据辽东半岛。但由于俄国、德国、法国发起的“三国干涉还辽”,阻止了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俄国以此居功,于1898年强行租借包括大连湾在内的旅大地区,成立“关东州”。沙皇尼古拉二世任命萨哈罗夫负责修建大连的港口。1899年8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敕令,将“青泥洼”改称“达里尼”,并开始建设达里尼港和达里尼市。沙俄政府通过了由萨哈罗夫和德国人盖尔贝茨制定的达里尼市(中文应为“大连”,“达里尼”为俄语发音。)的港口和市街建设方案。按照正史记载,达里尼港和达里尼市是从1899年开始建设的。在萨哈罗夫的主导之下,俄国人把大连的街道分为广场、大街、林荫街、一般街道、小巷五种。米,而且道路的两旁栽种树木。在大连的大街小巷都大量地栽种有俄国人喜欢的刺槐。这些槐树来自俄国南部,他们力图将气候温和的大连打造成花园城市。按照萨哈罗夫的设计,达里尼港以俄国黑海敖德萨港为蓝本,城市建设则以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都市法国的巴黎为样本。达里尼市街区由行政市街、欧罗巴市街、中国市街三大部分组成。到了1903年,达里尼市已经具备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风貌。先后修建了市长官邸、市政厅、达里尼旅馆、莫斯科旅馆、工人俱乐部等。
俄国当初在建设旅大地区时,在旅顺周边构筑要塞,建造军港,使其成为一大军事基地,将大连建设成一个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现代临港都市,并作为出入东洋的一大据点。俄国在建设大连时,将港湾、市街建造的任务全部委托给了东清铁路公司,给总指挥萨哈罗夫极大的权限。作为第一期工程,从1899年开始,实施四年计划,建造一个能同时停靠25艘1 000吨级的轮船码头。与港口建设同时进行的是市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干,米的尼古拉耶夫广场,从这个圆形广场向四周延伸出10条呈放射状的大马路。这是模仿巴黎的做法。构成大连市街特色的乃是8个圆形广场和遍植槐树的街道。从每个圆形广场上都会延伸出数条放射状大道。即便是在住宅街,人行道和车行道都是分开的。对于俄据时代的大连的市政建设,有一位曾在大连土生土长的日本人这样评价道:
在此前还是一个渔村的这个地方,在19世纪末期开始了都市建设,到1931年的满洲事变爆发为止的短短三十来年里发展成了人口将近30万人的现代都市。与那些自然发生、经过了许多岁月才成长起来的古都不一样,大连是在帝政俄罗斯的远东政策、帝国主义下日本大陆政策这些历史条件、国际条件以及优良的地理条件相辅相成下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这也正是大连城市建设过程的特色。在街区、道路、上下水道铺设完毕之后再给街道命名,然后才开始修建房屋,栽种道旁树。所以,街道本身就会显得很舒适恬静,马路也很宽,暗渠式的下水道很完备,人行道和车行道都铺设得很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该年5月,日军占领了达里尼。1905年1月27日,日本辽东守备军司令部宣称自1905年2月11日起将达里尼改为大连,设置“关东厅”民政署,揭开了日据时代的序幕。
如前所述,中岛敦和大连这座城市有着不解的缘分。1927年8月,在东京“一高”读书的中岛敦回大连省亲时患上肋膜炎,在大连的“满铁”医院住院治疗,因为病情严重而休学一年。后来转到别府的“满铁”疗养所,并到千叶县的保田一带异地治疗。中岛敦所留下来的片段《生病时候的事情》,就取材于这段经历。其中,关于大连,文中有这样的描写:
在我能下床走路时,才第一次得以透过窗子眺望外边的风景。之前躺在床上只能看见天穹的一个角落。现在从窗子望下去,马上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还可以望见海对岸的大和尚山。大连城市的光景也尽收眼底:拥挤不堪的支那人的街道、不少西洋式风格的房屋高高地点缀其中。(中略)
医院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山丘上,所以,从这里望出去,整个大连城市的风光尽收眼底。看得见不远处位于市中心大广场上的某人的石雕像,以及环绕四周的银行、英国领事馆、公司等。以这些建筑物为中心,铺着柏油的白色马路向四周延伸出去。除了那些遍布四周的支那人的街道之外,大抵就是西洋馆了。从这些馆所中还可以看见“红狮”牌支那香烟的红色广告牌,也看得见点缀其间的公园里茂密的树木,甚至还有难得一见的日本式的寺院。在那些建筑的对面,平和、安静的海港在融融秋阳中发出白色炫目的光来。也看得见涂得雪白的外国轮船在冒着浓黑的烟雾离开码头。
中岛敦所描写的是从当年的“满铁”医院眺望大广场(今中山广场)四周时所看到的光景。大广场是大连的标志性地方。在这个圆形广场的四周,依次排列着民政署、市政府、地方法院、警察署、朝鲜银行支行、横滨正金银行支行、中国银行支行、递信局、英国领事馆、大和宾馆等风格各异的欧洲风格的建筑。围绕着大广场,十条大马路呈放射状延伸出去,米,相向的两幢建筑之间的距离是250米左右。广场的中心是欧洲风格的庭园样式,栽种着灌木、铺着草坪,配置着石头椅子和非常精致的煤气灯风格的街灯。大广场的东边就是“满铁”的总部大楼。通往大连港方向的山县町,是最宽广的一条大道,在这条路上集中了三井物产、三菱商事、大阪商船等各大公司的本店或支店,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金融街。总之,大广场堪称大连的心脏,是集中了行政、金融等多功能的中心地带。其中的大和宾馆(今大连宾馆)始建于1909年,于1914年建成,是钢混结构的巴洛克式建筑,属于欧洲文艺复兴后期的建筑风格。曾有人这样记录这幢宾馆的风采:
在1914年4月,也即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三个月竣工。这是幢美国文艺复兴式的四层建筑,进深很长,其横宽如果用二到四层楼正面的巨大的窗户来计算的话,有九扇之多。外墙上铺贴着略带黄色的粉红色的瓷砖,窗框和房檐的颜色每层楼各不相同。在二楼和三楼的正面,在纵向的窗子与窗子的空隙之间,凸露出灰色的圆柱状的装饰。在这些圆柱的最底部,也即是在二楼的窗前,建有露台,工艺非常考究,色彩组合搭配也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