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墨菲定律最新章节列表

第26章 和谐人际:优质人脉是经营出来的(6)

【人际相似效应:教你如何跟别人套近乎】

为什么富有的、有成就的企业家在台上讲自己对幸福的感受时,常常会遭到台下人们的白眼呢?为什么钢琴家很难用艺术去打动一个习武的人呢?为什么有伴侣的人对单身的人说单身的好处,却遭到单身人士的反感呢?

因为这些人不属于同类型、同层次的人。一个贫穷的人如果对另一个贫穷的人诉说自己曾经遭遇到的生活压力,那么两个人就很容易产生共鸣。相反,一个富足的人对一个贫穷的人说富裕是来源于心理上的满足感,那么他肯定是不能打动对方的。同样的道理,一个习武之人习惯用武力来切磋,不习惯音乐的交流。有结婚**的单身人士听到已婚人士说单身的好处会觉得被讽刺。

这些就是由于不相似的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不和谐感。心理学家把这种相似性格、爱好、社会地位的人容易产生共鸣的现象称之为人际相似效应。此外,心理学家还认为通过长时间的相处,人们也会变得趋向一致。

这种人际相似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心理上对自己同类型人的偏好所导致的。当人们发现对方的品性、行为很符合自己的“口味”,跟自己一样,他就会在心里把对方当成是“自己人”。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卸下心防和戒备,去接受对方的说法或者是理论。相反,如果人们感觉到对方不是“自己人”,那么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推敲对方的话、质疑对方的话,对对方的言行采取不信任的态度。

在生活中,很多人为什么一见面就感觉到相逢恨晚?为什么同乡总是很容易相处?这都是人际关系效应在起作用。所以,如果你想跟别人套近乎,如果你想博得别人的好感,那么就要变成一个和对方“臭味相投”的人。

心理学家认为以“原来你也有这样的经验……”“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原来我们是一样的人……”等开头语来解除对方的疑虑,容易使对方把你当成是“自己人”从而产生信任的心理。

当人们学会利用“人际关系相似效应”来博得对方的好感后,人们还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会如此善变?

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明明昨天还是很好的哥们儿,可是今天揽起对方的肩膀却看到对方明显不耐烦的表情呢?为什么明明跟领导的关系很好,可是今天坐在领导的对面,却看到对方不自在的神态呢?

事实上,西方的心理学解释得很对,因为你踩到对方的尾巴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原来,西方的心理学者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安全的距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私人的空间。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和秘密。这些**和秘密就好像是一条无形的尾巴跟在人的身上。当别人踩进这个安全的距离,踏进自己的私人空间,人们就会感觉到对方好像踩了自己的尾巴一样难受。

这种现象主要会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距离效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刺猬效应;另一个方面是空间效应。

所以,在利用好人际关系相似效应的基础上,人们只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距离和空间感就能无往不胜了。

【近因效应:前功一朝化烟云】

一个来自北方穷乡僻壤的大学毕业生小林,听说上海浦东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在2006年盛夏的一个中午随身带了一只小包乘车来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他到了浦东,走进一家颇具规模的科技公司询问应聘事宜。人事经理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经过考核,人事经理和总经理对他都感到满意,同意先行试工并即刻安排其食宿和工作场所。一段时间后,小林对这里的工作环境、待遇等都非常满意,尤其是领导对一位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如此器重、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十分感动,在给家人和朋友的通话中溢于言表,说自己“遇到贵人,终生难忘”。有一次,小林在工作中出了差错,给公司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因而遭到领导严肃批评,并根据有关规定扣罚奖金。小林认为领导小题大做,使自己相当难堪,于是耿耿于怀。从此以后,小林对领导爱理不理,态度十分冷淡,没多久转而跳槽离去,总经理怎么好言相劝都无济于事。这使他感到十分沮丧,想不到前功一朝化烟云。

生活中“只记板子不记糖”的现象大量存在。小林的做法固然不妥,但这一现象背后,乃是心理学上“近因效应”在起作用的缘故。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新形成的印象淡化,甚至抹去以往已形成的印象,给人们留下更深刻、更持久的当前印象,并以此支配人们的行为。

心理学家洛钦斯在做近因效应实验时发现:如果自编的两篇内容一样、顺序颠倒的短文中,插入一段不相关的文字,那么近因效应更易突出,大多数人便会将后一篇短文所形成的印象作为评价的依据,而前一篇短文由于记忆的遗忘,所形成的印象相对地淡薄了。这说明近因效应确实存在,并且在起作用。

近因效应对人们有着一定启示:

1.善始善终

近因效应强烈而持久,能够淡化以至抹去先前的印象,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还必须把这种良好开端保持下去,善始善终,切莫虎头蛇尾。否则,可能造成一招有损、前功尽弃。

至于像小林这样“只记板子不记糖”的现象,那是个人素养和境界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为了给人“善始善终”的印象而无原则地迁就,也不能因此而消极汲取教训,能助人一臂之力时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名言:“他人助我,牢记心头。”生活中谁没有一点“委屈”,即使真的受到委屈,哪能为了一点小小的委屈时时记恨在心,而忘却他人的大恩;应该努力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当一生相报;一生之恩,当生死相报”。

近因效应虽然会使人淡化,甚至抹去以往的长处和功绩,若是能自觉地运用近因效应,善始善终,便可避免近因效应带来的消极后果。不仅如此,有的人尽管过去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给人的印象不佳,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近因效应,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做得比过去更好,还能给人形成新的良好印象。

2.怒责之后莫忘安慰

一个人在批评教育、处理偶发事件时,难免情绪化。但若结束语妥帖,注意安抚,就容易使被批评者摒弃前嫌。1999年甲A足球联赛,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某队一位老队员禁区内一个不应有的动作,被罚点球并亮红牌。当被罚队员离场时,主教练怒火中烧,狠狠地骂了一通,把他晾在一边。关键的一球被对方罚进,球队输了,煮熟的鸭子飞了,怎能使人不愤恨。待到球赛结束,回到宾馆时,主教练用手抚摸那位球员,给予安慰。那位球员眼里滚动着泪珠,用感激的眼光看着主教练,久久说不出话来,先前的委屈和怨恨之情顿时烟消云散。这就是近因效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