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墨菲定律最新章节列表

第4章 自我认识:剖析人性中的优点与缺点(3)

老狼之所以累死,是因为它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倘若它能守住一棵树,就可以救回其中一只小狼崽。也许我们会嘲笑老狼愚蠢,但是由于布里丹毛驴效应的作用,人往往比这只狼和小毛驴还要愚蠢。古人云:“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正是这个意思。

生活这出戏剧永远没有结局,在矛盾迭起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这些选择没有明确的是非观,也不可能猜中结局。在悬而未果的答案中,我们的选择意味着放弃。很多时候,选择的关键在于当初的果断与最终的坚持,而不在于选择的过程。如果你不想成为布里丹的那头小毛驴,最好不要局限于选择的本身。

2.一旦决定就动手去做

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伯斯在谈到新经济的规律时说,现代竞争已“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现实正是如此,现代社会并不一定是你做得最好就会成功,机遇稍纵即逝,速度已经成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再好的决策也经不起拖延。成败已经不能仅仅以“大鱼”、“小鱼”论,而要看“快”与“慢”了,因此也就形成了“快鱼吃慢鱼”的结果。

1983年的一天,王光英看报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只有几十字的短讯,大意是说南美洲的智利有一批二手汽车要出售,关于汽车的型号、数量、价格、产地和使用程度,短讯中一概未提。

凭着商人的敏感,王光英预感到这个短讯中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弄清这一消息的全部情况。于是,王光英立即与这家报社取得了联系。得到证实后,王光英又马上找来几个公司精英,让他们对这一消息进行高度关注,并进行顺藤摸瓜式的挖掘整理,以便进一步完整准确地把握这条信息。

几天之后,王光英得到了这一消息的最新报告:南美洲的智利有一家铜矿,矿主数月前订购了一批包括美国道尔奇、德国奔驰等著名品牌在内的各类型大吨位载重车、翻斗车等工程车辆,共计1500辆,但是前不久铜矿倒闭,矿主不得不折价拍卖这些新车偿还债务。同时他还获悉,这一消息已经被中国香港、智利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企业得知。

1500辆折价新车,这可是一笔大买卖。王光英没有丝毫迟疑,他立即派出了一个由专家与工作人员组成的派遣组飞赴智利。临行前,王光英还赋予了他们绝对的临时处置权。

经过认真验货,派遣组认为这批车辆各项指标都很令人满意,于是立即进入了实际谈判阶段。一番紧张地斗智斗勇之后,派遣组最终与矿主达成了以原价三八折的价格成交。仅此一项,就为王光英带来了70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

能够从一条“二手信息”中挖掘到7000万美元的利润,这中间固然与王光英的商业头脑有关,但是面对信息时的快速决断和迅速反应,尤其是给相关人员拍板权的这一举动,才是成就这笔大生意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高度灵敏的商业嗅觉固然重要,但当机立断、果断行事的魄力却更加重要,不可或缺。

有的人经常埋怨环境不好没法发挥自己的能力,有的人坚持要等到条件完全成熟再动手,有的人想等到自己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付诸行动,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确实要做好准备,确实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比这一切更重要的是做一件事的决心和行动,而不是空想。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的心态,心态是紧跟行动的,你的内心怎样想,你就会采取怎样的行动,也就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从众心理:随大流难以坚持己见】

人们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行影响。听到他人的观点,看到他人的行动,人们会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想法,跟随众人的行为。还有些人因为没有主意或想法,所以就按照别人的言行行事,这说明个人思想一旦受众人影响,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下降。

心理学家针对美国某大学心理系的学生做了一个实验,目的在于考察他们的言行是跟随众人行为,还是坚持己见。心理系的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一个人,说他是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今天来到这里是想向大家介绍一种他新发明的化学物质。这位化学专家拿出一个小瓶子,向大家介绍说,这是一种无色的化合物,打开盖后,会在整个教室散发出一种恶臭的味道。他请大家闻一闻,闻到的就请举手。这时他开始掐表计算时间。15秒钟的时候,前边几排大部分同学举手示意他们闻到了臭味;到了一分钟的时候,课堂上75%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后来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位化学家只是一位德语老师,而瓶子里的化学物质只是普通的蒸馏水,什么气味都没有。

学生们之所以都相信这个化学物质有恶臭的味道,只是因为受两方面影响:第一就是权威专家的诱惑。当他们知道站在台上的人是化学界权威人士,就相信他说的任何话都是真实可信的。第二点就是从众心理,一个人本来没有闻到任何气味,但是看到前边几排同学举手,可能会疑惑自己的鼻子是不是失灵,他们更愿意追随大多数人的意见,于是不管闻到还是没有闻到,都选择相信别人。

在生活中,这种从众心理屡见不鲜。例如日本发生地震,核电站泄漏的时候,人们听说核能污染了海水,以后晒出来的盐对人体有危害,所以在一些城市出现了“抢盐狂潮”。其他地方的人听说有些城市开始抢盐,也失去了理智,他们大街小巷到处找盐,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抢盐”的队伍。还有人想在外边吃饭,看到一条街上的一家饭店门前排了很多人,就想这家店的饭菜做得一定是最好的,于是不惜花费一两个小时排在后边等。再一会儿,还有人经过,本来他们定好到哪儿吃饭,一看这个饭店人最多,就放弃了当初的选择,也跟在后边排队,这个队伍越来越长,受诱惑的人也越来越多。等人们进去吃完,可能会发现,这个排队人数最多的饭店的食物味道只是一般而已,还不如自己当初选择的小店好吃。这都是从众心理为人带来的影响。

在众人的影响下,人性的弱点就会显现,随大流、没有主见、失去理智、做出错误判断。因为他们觉得大多数人的选择是正确的,所以要与大众保持一致,不能显得太另类。大多数人会接受别人的观点或行为,而不去思考自己行事的真实目的。他们在大众行为和想法的诱惑之下,很难控制住自己。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做了一系列有关从众心理的实验。实验室中有七个人一排的座位,真被试者坐在第六个座位处,周围六个被试者都是实验助手,也就是“托儿”。实验开始了,被试者要求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问题。实验人员先让被试者看两张纸,一张纸上是一条标准线段,另一张纸上有三条长短各异的线段。而被试者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看三条线中的哪一条与第一张纸上的标准线段一样长。如果要是真被试者单独一人,相信他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为这种题目对于一个正常智商的人来说简直太简单。但是不幸的是,他被放在第六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容易对他造成困扰。

如果前边五个人都选择正确答案,真被试者也会选择正确答案。如果第一个人选的是个错误答案,被试者会嘲笑他的愚蠢。第二个人也选择错误答案,被试者会认为这是巧合。如果第三个、第四个人也选择错误答案,被试者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轮到第五个人时,他也选择了错误答案,被试者的自控力底线彻底崩溃了。不管被试者最初的选择是什么,此时此刻,他显然已经无法相信自己,只好选择别人都选的错误答案。

实验结果表明,一个人单独回答问题时,正确率可达99%;当别人选择错误时,有75%的人都会选择错误答案。也就是说,群体人数越多,个人越难坚持己见。

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当人们受到来自群体行为或意见的压力,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去追随大多数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随大流”。别人都这么做,我也这么做;别人都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就像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一样。

美国学者詹姆斯·瑟伯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件好笑的事情。一天,一人突然在大街上向东奔跑,接着一个卖报的孩子也跑起来。再接着又见一个绅士匆匆忙忙地跑,可能有要紧事要办。这三个人一跑,十几分钟之后,就在这条街上,几乎所有人都跑了起来,而且神色慌张,大喊大叫着救命。这时街上跑的人越来越多,就像逃避生命灾难一样。从人们的叫喊声中得知,他们以为河水决堤,觉得跑向东边是最安全的。其实,第一个人奔跑只是赶时间去办事,当奔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人们就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把一个简单的奔跑,变成一件大事,这确实很搞笑。

有时候,我们会嘲笑别人“随大流”,但事情真要落到自己头上,我们也不见得能克制住自己。从众心理很神奇,无论你有多么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遇到它也会不起作用。当你受到团体的诱惑,就失去了理智和方向,就会盲目跟风。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客观地去分析当前的形势。当你感觉自己的意见和大家不一致时,先不要急着怀疑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番。当你考虑清楚了,再决定做什么样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