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最新章节列表

第87页

不久,和珅就把设计好的图样呈进到北京,请乾隆御览,乾隆大悦,命加紧督造。庙按原有名称称为“须弥福寿之庙”。在普陀东乘三庙东侧建造,计划共占地三万七千九百平方米。整个建筑建造在山麓之上,寺院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前部建有碑亭,后部建琉璃万寿塔,依循山势,逐次升高,庙的前部建筑由五孔石桥、石狮子、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组成。周围建有围墙环绕,左右建有东西掖门,上面按照中式宫城的格局建有楼台。整座庙坐北面南,正中的大红台与东红台、吉祥法喜殿相毗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辉煌庄严之感。

为了支持这一建筑尽早完工,乾隆告诉和珅,一切财力、人力悉听他调用。不到一年,“须弥福寿之庙”建成开光,和珅因督造有功而获得封赏。

通过这件事,和珅展示出了他出色的语言天赋和处理对外事务的能力,被乾隆任命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理藩院首长尚书历来由满族王公担任,实际地位高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首长。和珅担当此职后,多次帮助乾隆帝处理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问题,深受乾隆器重。

智慧的“外交家。”

乾隆时期是世界大发展的时期,世界各国之间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一个国家的进展再也不可能脱离世界独立发展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乾隆时期,各国经济交往增多,各国的使节也纷纷进驻京城,希望同大清建立良好的关系。和珅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是乾隆时清政府同英国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他凭借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并给各国使者传达乾隆帝的谕旨。

另外,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他陪同乾隆帝到东北拜谒祖陵时,就以吏部侍郎的身份与朝鲜使臣李澈接触过。李澈还做了相关记载:“皇帝乘马执鞭过臣等所坐处,间不过五六步,顾谓侍臣曰:‘彼是朝鲜使臣乎?’有一衣黄者对曰:‘然矣’。衣黄者闻是吏部侍郎和珅云。皇帝遽曰:‘通官前来’。则衣黄侍臣谓通官曰:‘使臣何为起对?’皇帝笑曰:‘朝鲜礼法’,例如此矣。”

每年元宵节前后,皇帝都要请各国使臣到圆明园山高水长阁前观看烟火、戏剧,并赐馔款待,和珅常常到使臣们坐处,“久立,视所食多少。又问臣等科名品级,故臣等谢以不安之意,即答以此是皇命,非私自来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