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2+4”外长会议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在《莱茵河》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道:
“那天晚上,当我第一次看到莱茵河时,我觉得它确实是一只狮子。我长久地注视着这骄傲而高贵的河流:凶猛而不疯狂,原始中却显出威严……
“是的,我的朋友,这是一条高贵的河流。它目睹了封建社会、共和体制和皇家帝国。它当之无愧,既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德国的自豪。这条河流既是战争者,也是思想家的见证,因为它概括了整个欧洲历史的这两大面貌。在那使法国前进的壮丽波涛中,在那使德国思索的深沉的潺潺水流中,我们都能找到历史的痕迹……”
1990年5月5日,波恩。
科尔在想:我们的子孙在若干年之后,应该会想起这一天。从今天开始,对实现全体德国人的自决权来说,再也不存在什么障碍了。
科尔浅浅地呷了一口酒,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倏然流过他的全身,他走到窗前,向莱茵河的方向遥望。但见耿耿星河,圆月在望,一朵朵奇丽、硕大无朋的烟花升上夜空,将波恩装扮得分外妖娆。噢,他想起来了!原来,今天是波恩传统的“莱茵烟花节”。这时,根舍迈着轻快的步子从外面走进来向科尔汇报“2+4”外长会议的情况。
当初,六国外长在出席渥太华“开放天空”会议时一致认为,德国人实现统一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即:先由两德商榷有关统一的法律、经济和政治等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外长和苏、美、英、法四国外长讨论与德国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包括邻国的安全、德国统一后的联盟归属、四大国的权利、战后边界等。
在民德大选后,德梅齐埃当选为民德总理并出面组阁。他和执政联盟一致认为,为了迅速实现统一,民德必须从政治上作出明显让步。即根据西德《基本法》第23条加入西德,并全面引进西德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尽快建立两德经济、货币和社会联盟。德梅齐埃的主张和科尔总理的构想一拍即合,于是,两德在统一的内部问题上很快取得了一致。这样一来,如何尽快解决有关两德统一的外部事宜,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外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0年5月5日,在波恩举行了首轮“2+4”会议。经过近七个小时的会谈,六国外长一致认为,德国人有权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德国统一应当“有秩序地、毫不拖延地继续进行”。
为了配合两德内部统一的速度,会议决定,今后几轮会谈的时间表及会谈内容:6月份在东柏林召开第二次外长会议,商讨德国统一后的联盟归属和在欧洲建立“相应的安全结构的办法”;7月份则在巴黎围绕战后边界问题进行讨论;9月份在莫斯科举行第四次,也是最后一轮外长会谈,议题是:如何结束四大国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
科尔静静地坐在那儿皱着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根舍抿了抿嘴唇又说:“这次会议还决定,在第三轮外长会谈中,邀请波兰外长斯库比舍夫斯基与会,讨论德波边界问题。”
根舍说到这里,科尔微微一怔,似乎颇感惊诧,但是他没有打断根舍的谈话。只听根舍继续说:“为了表明诚意,我以联邦政府的名义向波外长发出邀请信,然后再由即将访问华沙的美国国务卿贝克面呈斯库比舍夫斯基。”
科尔突然抬起头说:“根舍先生,你能把这件事情再说清楚一些吗?在这之前,我们一直都反对波兰介入‘2+4’的讨论。”
根舍说:“是的,总理阁下。在这之前我和您的观点一样都不赞成将波兰拉入‘2+4’的会谈中来,但是,四大国外长一致表示,他们决不会出卖波兰,并决定把奥得—尼斯河边界作为德、波‘永久性边界’写进‘2+4’会谈的最后文件中,以国际条约形式把它肯定下来。他们的态度非常坚决,我根本没法说服,只得应允。”
科尔双唇紧闭,在沉默片刻之后他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为了祖国的统一,我们只好作出牺牲了。我想,我们的人民应该理解我们。”
根舍点了点头,无限感慨地说:“是的,为了祖国统一,我们必须得让出奥得—尼斯河以东的那片土地。这是历史向我们索取的报酬,也是那些被逐出家园的人们为欧洲和平作出的一个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科尔点燃烟斗慢慢地吸了一口。他知道这位外长还有许多话想说,他不想打断他,他希望他的同志能畅所欲言。
果然,根舍又说:“在解决外部问题上,民德和我们的政府比较接近,有时几乎同出一辙,这使‘2+4’实际上变成了‘1+4’。例如,苏联政府为‘2+4’准备了一个对德和约草案,草拟由12到16个国家签署。您知道,这个和约我国是不可能接受的。这时,民德外长梅克尔说,民德不需要苏联提出的和平条约。这样一来,在这次会谈中苏联方面不得不放弃这个主张了。
“又如,苏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反对德国的统一方式。他说他不赞成民德按西德基本法第23条加入西德。我立即提醒谢说,外长先生,请您记住这一点,统一的方式是两德的内部问题,其他国家无权干涉。这时,梅克尔先生也用婉转的语气回绝了苏联的这个提法。
“不仅如此,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很多问题上都和我们有着共同的看法,这又使‘2+4’变成了‘4+1’——即我们只要说服苏联,六国之间就不存在分歧。但是,在我看来,苏联人并不想同我们作对。在会谈结束后,苏外长说,‘没有必要渲染出现的分歧’,六国在德国问题上总能找出令大家都满意的办法。”
科尔若有所思地说:“统一的目标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但是,这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比如,德国统一后的联盟归属问题。西方国家和我们的观点都一样,希望统一后的德国能留在北约,甚至表示愿意向苏联做出让步,如修改北约战略,建立北约和华约的接触,加强同苏联的经济合作等等。但是,莫斯科方面认为,北约是与苏联为敌的集团,如果德国统一后仍留在北约,那么势必会破坏欧洲的均势,危及苏联的安全。因此,苏联主张,统一后的德国要么实行中立,要么同属北约和华约。外长先生,我们的统一任重而道远啊。”
根舍点头说:“总理阁下,我明白德意志人的处境,我更明白怎样去履行我的职责。”
科尔明白,苏联人坚持反对德国统一后归属北约是不无原因的。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战争爆发了!伏尔加河的水痛苦地流淌着,2700万人在战火中倒了下去,1800万人变成了残废……
多么漫长的梦魇啊!
苏联人民惊惶地徘徊在半壁残垣和瓦砾之中,眼泪和鲜血打湿了他们的衣裳。他们在诅咒,他们在祈祷,他们对德国纳粹恨之入骨。
1943年11~12月和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分别在德黑兰、雅尔塔召开了首脑会议,商讨如何肢解德国,使它不复东山再起。
转眼间,40多年过去,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但是,苏联人却不能忘记希特勒,不能忘记2700万条生命被战争活生生地夺走。
当初,民德总理莫德罗访苏,戈尔巴乔夫为两德统一大开绿灯已是让步,如果再让德国统一后轻而易举地归属北约——这个与苏联敌对的军事集团,试想,苏联人如何会答应?
因此,在归属问题上苏联一直采取非常强硬的态度,反对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1990年3月5~6日,当莫德罗千里迢迢飞赴莫斯科访问之际,戈尔巴乔夫就指出,苏联不赞成把统一后的德国纳入北约。他说,德国问题关系到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因此,两德在统一过程中必须尊重其他欧洲国家的利益,不可破坏战后边界;两德统一必须有助于欧洲和平。
虽然西德和西方国家做出让步希望戈尔巴乔夫改变立场,但是事情仍毫无进展。
怎么办?
科尔坐卧不安。在首次“2+4”会谈结束不久,5月17日,他来到了美国同布什举行了会谈。德美双方一致认为:统一后的德国将是北约的完全成员国,这一点不容谈判;保证苏联的安全利益;北约和华约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此作为说服苏联的一个途径。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莫斯科。戈尔巴乔夫得知后非但未转变态度反而怒火中烧。5月30日,戈在加拿大同马尔罗尼总理举行会谈时说,西方国家如果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必须留在北约这一立场,只会使东西方一年来所发展的关系受到破坏。德国统一之后必须中立,苏联决不改变这个主张。西方国家不要因为苏联正面临着改革而“混水摸鱼”。戈说,西方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必须是北约成员国,而不提出别的解决办法,就像一张老唱片反复唱同一个调子。说到这里,戈尔巴乔夫的脸上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愠怒。他说,他希望双方能克服障碍,找出一种新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曲调。
戈的讲话无疑否定了布什和科尔的主张。但是,美国并未因此丧失信心。5月30日至6月4日,在戈访问美国之际,布什将一个“九点计划”摆到了这位苏联首脑面前。其内容如下:
1.愿意把统一的德国和中欧其他国家武装力量的限额作为今后削减欧洲地面部队和其他常规力量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
2.在缔结欧洲常规力量的条约后,马上加快关于欧洲短程核力量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