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最新章节列表

第1303章

漏壶计时是这样的:上面有一个底部有小孔的斗,里面盛水;下面有一 个桶,其中立一个很轻的浮标,上面有刻度。古时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故 浮标上的刻度也就有一百个。用一根很细的管将斗底部的小孔与桶连接,使 斗里的水一滴一滴地流到桶中。由于桶中的水不断增加,水面增高,浮标随 之上升,根据浮标上的刻度就能知道时间。

浮标上的一百刻又按十二个时辰划分成几段,用段的分界点代表一些特 殊时间。对于特殊时间的安排,历代漏刻有所不同。祖冲之对此作了重新安 排,使之更符合人们的作息规律,便于对时间的安排。

祖冲之还制做过欹器。“欹”,是倾斜的意思,“欹器”,是指自由状 态下放置时呈倾斜状态的器皿。早在五千年以前,陶器已普遍使用,在出土 文物中有一种尖底陶罐。它底尖、口小、中间大肚,腹部有两耳。不盛水时 成倾斜状;水不太满时就直立;水满了就自动倾斜,将水倒出一些,继续保 持直立状态。这是根据重心原理制造的。用它去提水,当水快满的时候,水 罐就自动直立,便于人们提水。到了春秋时期,根据尖底陶罐的原理,有人 制造了欹器。孔子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学生要谦逊,把“谦受益、满招损”的 寓意赋予给了欹器。然而欹器的制造方法到东汉却失传了。

祖冲之时,齐武帝的儿子竟陵王萧子良十分喜好古玩,但找不到欹器的 实物。祖冲之就造了一件欹器送给他,并希望他能记住欹器所具有的特殊含 意。而在祖冲之前二百多年间,从没有人制出过成功的欹器。

交通及运输工具的改进

交通和运输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地提高自身的速度及运载 量。内外贸易、人员的流动、战争等方面的因素,都需要更方便迅速的交通 工具。南朝大部分地处水乡,长江、珠江等水系有很大面积都在南朝境内, 此外还有很多的湖泊水泽以及漫长的海岸线。因此水上交通对于南朝非常重 要。当时南朝的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造船技术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在这种客观条件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航运事业,祖 冲之注意研究水上交通工具。经过反复调查、设计和试验,他制造了一种千 里船。这种船不用帆和桨,靠转轮激水前进。千里船制成后在建康南面的新 亭江中试航,一天能航行一百多里,速度高于一般的船只,有些类似于近代 的轮船,只是它的动力依然要靠人力来提供。后来在唐、宋时代,也出现过 这类船只。

对于陆上交通工具,祖冲之也有研究和发明。为了改进陆上运输交通工 具,他从各方面搜集资料,进行试制。他从《三国志》上看到诸葛亮发明“木 牛流马”来运输粮草的记载,受到启发,经过长期研究,创制了一种陆上运 输工具。这种工具的构造很巧妙。据古书记载,这种运输工具不用借助风力 和水力,不用人来操作,发动一个机关就能自己运行。可惜这种运输工具没 能流传下来。

六、晚年的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