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陕北民歌艺术初探最新章节列表

骑上那骆驼风头头高,

看一回我那妹妹哟哪达①好!

① 哪达,方言,即哪里。

你看你看尽你看,

你把你那干妹子看两眼!

短短的四句中,陕北人民那奔放真朴的性格象喷发出的一团团热气,直冲人的面颊。

《张生戏莺莺》本是一首在全国广泛流传的民歌,取材于戏本《西厢记》,描写的是南方的事。但一经陕北人之口,风格就变了,连其中的人物性格也变了。如歌的开头一段:

急忙忙上楼台,

急忙忙上楼台,

上了那楼台遇见个张秀才。 遇见个张秀才,

奴家魂不在呀!

全没了江南民歌秀柔娓婉的劲儿,奔放而粗犷,还挺风趣;里面的崔莺莺,也已经不是《西厢记》中那位内涵深远、外表文静的南国女儿了,成了陕北的崔莺莺,被赋予了陕北人性格的崔莺莺,她身上有着陕北人那大胆泼辣、表里如一的野性美。

真与朴,只有用质朴的目光去观察生活,用质朴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才能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来。也只有反映出真实的生活,才可能给人以真朴之感,两者是互为作用的。比如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天下美景多的是,陕北风光也有它独到的美。但陕北民歌里展示出的自然风光却是美而不艳,丽而不妖,一派真实和朴素。“山丹丹开花背洼洼上红”,“小石铃铃开花一格蓬火”,“三岁岁马驹子青草滩上跑”,“清格粼粼细水回水湾湾流”,“一马马平川四十里沙”……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朴素的美——陕北景色的美。这些描写,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没有任何的渲染和夸张,天然而成,天然而就。

真实性什么时候也是衡量现实主义作品的第一把尺子。抛开这把尺子的胡编乱造太容易了,因此对它来说,客观标准已经不存在了,主观的东西第一,只好“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了。真实,无论如何也是艺术美的生命。陕北民歌真朴的特点无处不有反映。如作品的内容方面,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反映着生活,从不有意去“拔高”作品的主题思想。具有高度思想性的《揽工调》,虽然以难以遏制的悲愤之情控诉了剥削阶级的罪恶,但也仅仅是一种感情的悲愤,斗争形式并未被升格。歌的最后也只是“打开后门,传于后人:子子孙孙再不要揽工”了事。那个时候的农民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还处在一团漆黑之中,拿不出什

么根本的办法来,因而只好悲叹几声了事。这就是历史的真实,这样的描写就是美。

那么,这首《揽工调》的思想性是否就因此而减低了呢?没有,一切真实的描写,都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歌子充分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封建统治的反抗情绪,也正是由于这种反抗情绪的长期酝酿,才形成了推翻封建统治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中国革命能够迅速展开的原因。“我们不要以为这是响着悲伤的绝望的音调”,星星之火在干枯的“原上草”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燎原之势啊!

真实的描写,总是质朴的,总给人一种美感。而虚假的描写,往往令人生厌。

比如《走西口》中,妻子叮咛丈夫:“过河过泥沙河,让人家头里走,泥沙河里泥沙多,操心你溺里头。”怕自己的丈夫出危险,便让人家走前边,这风格显然不怎么高。但是,这是这位在山沟里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女人那狭隘思想感情的真实反映,我们在看到了她狭隘一面的同时,不也感到了她性格的质朴吗?这个性格不也更具有美感吗?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敢于暴露自己的缺点甚至阴暗面,就是一种与虚伪相对立的人格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