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最后一次见面,还是我在东洋出版社工作的时候。……二二六事件的头一年底,公司老板因为霍乱死了,我也因此失业了,但不久之后在文艺家协会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我在那里干了三年,前年一月份就辞职不干了。过了九年上班族的生活,已经彻底厌倦了,最终造反,决心做一个作家,一直混到了今天……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决心还只是个决心而已。不管怎样得要吃饭,这两年专门接一些翻译活儿度日。截至今天,如果换算成稿纸的话,已翻译了将近一万页的东西了。期间,也写了三个短篇小说,也出版了,可是不受欢迎。
田中西二郎喜欢汉学和日本古典文学,也曾立志当作家;而中岛敦除了精通汉学和国学之外,其英文及英美文学的造诣也极高,两人能成为朋友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至于大久保康雄是何时去南洋群岛的,目前尚没有可靠的资料可以佐证。但是,从中岛敦写给妻子的信中可以推知应该是在1939年前后。大久保康雄因为翻译了《飘》一炮而红,也拿到了不菲的稿费,也许他正是用这笔稿费去南洋旅游的。《孤独的海》中的七个短篇都是以南洋群岛为舞台。由此可见,大久保去南洋旅行并非是走马观花,而是带着目的和任务去的,那就是为小说创作寻找题材。也可以断定,大久保在南洋生活的时间不会太短。
1940年,大久保康雄与竹内虎三、宫西丰逸、小出节子等结成“妙龄会”,创办同仁杂志,他们创办的这份同仁杂志不断更换名字,最先就叫作《妙龄》,后来又相继改称《短篇八人集》《年轮》等,最后在1941年时改为《霜月会》,从1940至1942年一共出了8本。大久保康雄很活跃,在每期的杂志上都有作品,先后发表了《岛妻》(后改名为《黑色热带鱼》)、《流木》《阿莫科岛日记——一位女传教士的手记》(后改名为《花卉幻想》)、《在椰子与大海之间》等,这些小说后来于1948年结集为《孤独的海》由法兰西书院出版了单行本。这也是日本以南洋群岛为题材而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先驱。通过田中西二郎,大久保康雄他们创办的同仁杂志至少有两本被送到了中岛敦的手上,也就是说中岛敦至少读过两篇大久保康雄写的取材于南洋的小说。因为中岛敦在写给妻子和友人的信中直接提到了《妙龄》,所以可以断定的是中岛敦读到的两篇大久保康雄的小说就应该是发表在《妙龄》上的《岛妻》和《流木》。
《岛妻》讲述的是在一个虚构的南洋的岛屿上,一个叫作青木的男子决定回夏威夷时与岛上的原住民妻子莱利告别的故事;《流木》则是用一种素描风格的笔调描写了在开往密克罗尼西亚的船上的日本人和岛民的形象的作品,没有收入单行本;《椰子和大海之间》被改名为《大海和椰子之间》。在《孤独的海》中还收录了《孤独的海》《花卉幻想》(原名《阿莫科岛日记》)、《海松》《月亮与证券》《暴风雨》等。大致说来,《孤独的海》的主题是要表明西洋人是坏人,而当地人是好人。
综上所述,中岛敦最先接触到大久保康雄的小说是在昭和十五年(1940)。其时,中岛敦正在创作以南洋时期的斯蒂文森为主人公的《光风梦》。那时的中岛敦并没有去过南洋,更多的是依赖资料在写作,他也没有意思要将《光风梦》写成一部纪实性的作品,所以,对于描写现实生活的大久保康雄的小说或许兴趣不大。但是,不管怎样,大久保康雄的这些以南洋见闻为题材的小说一定也给了中岛敦某种刺激和参考,至少让中岛敦感受到了南洋群岛的某种氛围。当然,在1940年这个时间点上,中岛敦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像斯蒂文森和大久保康雄一样亲自去南洋群岛生活,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他还会继续追踪、关注大久保的南洋系列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