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本在南洋的殖民统治在茫茫的南太平洋上,无数的岛屿星罗棋布,这些为数众多的岛屿被统称为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自古以来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和繁衍,并孕育出了独立的文化。欧洲人发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则是在大航海时期之后了。
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葡萄牙人最早来到了加罗林群岛,组成船队,从事贸易或开展传教活动。加罗林群岛的名称就源于当时西班牙国王的名字。之后,荷兰和法国的势力开始抬头,南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就逐渐转移到这些国家的手里。及至19世纪,德国的势力也开始进入这个地区。1898年,围绕着古巴的领有权爆发了美西战争,战败了的西班牙不得已从太平洋撤出势力。于是,德国乘机从西班牙手里购买了权益。
萨摩亚群岛的情况也比较类似。在18世纪初期,荷兰的航海者发现了萨摩亚群岛。不久之后,法国的探险家拜访萨摩亚,并将其命名为“乘船的岛屿”。19世纪中叶,法兰克福的“歌德夫罗伊商会”将其经营南洋的据点设置在了萨摩亚。1878年,美国为了确保海军的煤炭供给,合并了东萨摩亚的帕果帕果。在这种情况之下,1880年俾斯麦向议会提出将萨摩亚变为德国的保护领土,但是议会否决了他的意见。面对德国的野心,美英都开始感到了威胁。1899年,在萨摩亚发生了内乱。乘此机会,美英联军对德国的大本营阿皮亚发起攻击。结果,规定了德国占领西经171度以西的岛屿,美国占领子午线以东的岛屿,英国从萨摩亚群岛撤退,作为补偿占领汤加塔布群岛和所罗门群岛。从1900年3月起德国开始了在南洋的正式经营。马绍尔群岛原本是被西班牙人发现的,德国人真正在该地从事活动,是在1878年与雅鲁特部落签订了契约时才开始的,1885年10月15日,德国宣称将此地区划为自己的保护领地。
1521年,麦哲伦发现关岛,之后世人才知道马里亚纳群岛的存在。1565年西班牙宣称占领群岛。但是,由于西班牙耶稣会强制进行传教活动,与关岛的原住民部族之间的纠纷不断,后来依靠武力来进行镇压,关岛的人口也因此而锐减。1898年,西班牙在和美国的战争失败之后,将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关岛交给了美国,其他的岛屿则卖给了德国。1899年11月17日,德国将塞班岛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揭开了统治马里亚纳群岛的序幕。
1914年8月23日,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1902年缔结的“日英同盟”为借口对德宣战。9月2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山东半岛的龙口登陆。9月5日,两架海军航空机空袭青岛。9月28日,加藤定吉中将率领的第二舰队主力,与英国舰队联合向胶州湾展开猛烈的炮击。与此同时,日本海军编成第一、第二特务舰队。第一特务舰队被派遣到了开普敦,第二特务舰队被派遣到了地中海。
一战中,日本与美国、英国等协约国一方宣布对德国作战。日本虽然加入了英美同盟,但实际上并没有在作为一战主战场的欧洲和非洲打过一仗,日本仅仅是在南洋一带与德国的海军交过手。曾担任过“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委员会的海军中尉松冈静雄,在1914年10月7日率领一队日本海军在德国占领的南洋群岛的查兰卡诺亚登陆,没有流血就占领了该地,接着继续向波纳佩本岛进发,同样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顺利地占领了该岛屿。当时驻守波纳佩的德国首席官员和50余名黑人士兵,早在日军到来之前就逃到山里去了。躲在山林里的德国官员以及巴布亚士兵最终都向松冈静雄的部队投降,松冈解除了他们的武装,日本对南洋群岛的占领宣告成功。
日本海军代替德国占领了南洋群岛后,对该地实行军事统治,开了在南洋群岛上实行军政的先河。在军政时期(1914—1917),日本海军活用了德国占领时代制定的行使警察事务职权的“防备队”,用于占领地区的治安维持。
一战之后的《凡尔赛条约》,正式承认了日本对于南洋群岛的委任统治。美国当初并不赞成日本对南洋统治。但是,“国际联盟”在1920年12月17日重申日本对于密克罗尼西亚的统治权,美国最终也同意了日本除关岛之外的对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委任统治。1922年2月11日,日本对于密克罗尼西亚的委任权最终生效。
1922年3月,日本政府在总理府下设“南洋厅”,从海军手里接过了统治权。1924年,“南洋厅”划归外务省管辖,开始了真正的民政统治。作为日本在南洋统治最高机构的“南洋厅”,其统治政策主要有以下四大方向:经济开发、劳动力输出、原住民的日本化、战略及军事考量。“南洋厅”的本厅设置在帕劳科罗尔,在本厅之外还在塞班、帕劳、雅浦、波纳佩、贾鲁伊特、特鲁克设置六个支厅,在提尼安和罗塔岛设置支厅的出张所。“南洋厅”长官拥有最高权限,海军设置驻武官府,维持实权。将岛上的原住民视作“岛民”,但不认同其作为日本国民的合法性。虽说是民政,但是并没有超出军政的领域。
1935年,日本退出“国际联盟”,但是,南洋群岛依然在日本的统治之下,一直维持到日本战败为止。一直到1940年,不包括军人,约有8万日本人生活在南洋各地,而南洋群岛上的原住民才大约5万人。截至1944年,总部设在南洋的日资企业约有60多家,这些企业作为日本的“国策公司”,在南洋大肆开发,获取源源不断的巨额利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南洋兴发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