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词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仕途却颇为不顺,一生穷困潦倒难入朝堂。
他才情过人,年纪轻轻就凭借所作的词,扬名于民间,但遗憾的是,他的词却不被上流社会接受,从皇帝到臣子,不但否定他的才华,还断了他报效国家的理想。
他一生落第几次,最终离恨而去,流连于万花丛中,虽然内心凄凉,但他还是选择深情地活着,凭借低吟浅唱而美誉天下。
他在所处朝代郁郁不得志,但千百年来,他的词却长盛不衰,被后世称为“奇才”。
他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出身不俗,自幼得“神童”之名
公元984年,柳永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望着襁褓里的婴儿,柳宜左思右想,最后为小儿子取名为“三变”,出自《论语》的“君子有三变化”: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意思是希望他长大以后可以成为庄重、温和又品格高尚的人。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儒家风气浓厚的家庭,而生在这样的家庭,入仕为官是必须走的路。
殊不知,正是这“奉儒守官”的家风,造就了柳永悲喜参半的一生。
父母对柳永满怀期许,而他也没有让父母失望,自幼就显露出了过人的天赋,外加父亲的亲自辅导,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10岁那年,柳永就作了一首《劝学文》,父亲读后拍手叫好,料定此儿必成大器。
13岁那年,柳永又大笔一挥,作了一首《题中峰寺》,此词一出,就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交口称赞,这个孩子了不起啊,柳永也为此得了“神童”之名。
虽然张爱玲曾说:“成名要趁早”,但其实成名过早也未必是好事,在盛赞下长大的孩子,不但抗压能力弱,而且会自信过度,反而在以后的路途中,容易出错。
顶着“神童”光环长大的柳永,就因为太自信,不懂得收敛自己的脾气秉性,才导致仕途不顺。
满腹才情,却留恋烟花之地,蹉跎光阴
1002年,寒窗苦读十几载的柳永,已长成为满腹经纶的翩翩公子,这一年他整满十八,到了可以参加仕途考试的年纪。
于是,柳永背起行囊,告别家乡父老,踏上了通往京都汴梁的路。
此次离家,他承担着光耀门楣的使命,希望通过可续考试,延续家族“柳氏三绝”的荣耀。
可谁也没想到,柳永刚离家不久,就忘了自己的志向和家人的叮嘱。
当他到达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苏杭二州时,瞬间被这里的繁花盛景迷住了,望着湖光山色和小桥流水人家,柳永的意志彻底瓦解了。
十八岁正是青春年少的年纪,而柳永骨子里又浪漫多情,他没有抵挡住江南的风情,竟然放慢了进京赶考的步伐,而这一停就是六年的光景。
在这六年里,柳永没干什么正经事儿,他整日要么和官僚士子结伴郊游,要么躲在莺歌燕舞的青楼里,和那些会吹拉弹唱又容貌不俗的歌妓各种买笑。
而在这段时间,他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才情,作了很多词,但那些词既不是歌颂朝廷的,也不是抒发远大抱负的,都是些男欢女爱的,譬如“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美人才子、合是相知”等等。
因为这些词,柳永在江南打开了名气,他的自信心又更上一层楼。
就这样,蹉跎了六年光阴,柳永才想起自己出来是为了博取功名的。
于是,他忍痛辞别那些红颜知己,来到了京师汴梁,准备参加考试。
可是,到了天子脚下,柳永依然没有收敛自己的风流本性,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