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和珅全传:从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最新章节列表

当时有本书叫《字贯》,作者是王锡侯,本名王侯,害怕自己的名字让朝廷忌讳,遂改名锡侯。他年近40才中举,后因屡试不第,决心弃考著书。乾隆四十年(1775年),他花费了17年心血,终于写成了《字贯》一书,并刊行面世。该书分为天、地、人、物四类,是一部简明的字典。他对自己的这本书也是非常满意,并在序中写道:“天下字贯穿极难,诗韵不下万字,学者尚多识而不知用。今《康熙字典》增加到四万六千多字,学者查此遗彼,举一漏十,每每苦于终篇掩卷而茫然。”所以,他著这部书就是为了能够将天下字贯通联系,使学者便于查找。

谁知,就是因为他序言中提到《康熙字典》有诸多不便,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王锡侯的同乡将此书以诬蔑贬低圣祖康熙帝的名义告官。经办此案者正是海成,他认为王锡侯目无圣祖、胆大狂妄,建议乾隆先革去其举人身份,再审拟定罪。乾隆仔细看过《字贯》后,对此并未在意,遂将此事暂时搁在一边。

谁知此书辗转落到和珅手中,他恨不得能从书中找到对皇家不敬的只言片语,以期获得乾隆的重视和宠幸。终于,他书中的“凡例”中看到圣祖、世宗的庙讳及乾隆的御名字同其他的字一样一一列出,于是抓住把柄,立即向乾隆参奏。乾隆听说书中竟有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对皇帝的名字不加避讳,触犯了皇家的威严,于是下令把王锡侯处斩,子孙六人处死,全家21人连坐;这还不算,他还痛斥海成不细心办案,革去了他的职务,并交刑部治罪。

和珅在这一次次的“壮举”中,打击扳倒自己的政敌,本人却一次次升迁,并在乾隆面前邀宠。他的行为甚至其他国家的使臣也有所耳闻,朝鲜的使臣回国后在史书上有记载:陕西有一个书生,因对和珅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行看不下去,加上亲见官场的昏暗和人民的痛苦,于是不顾个人安危向乾隆上书,痛陈和珅的种种恶行,希望乾隆按律治和珅的罪。

书生的奏折最后终于到了乾隆手中,但乾隆此时正对和珅恩宠有加,哪里听得进半点良言?对和珅依然是坚信不疑。但是和珅却不能容忍有人如此对他,于是派人打听到这个书生的下落,并杀死了书生的全家。满朝文武见和珅如此恣意妄为而仍受到皇帝的宠信,哪个还敢不对他尊敬?一时间官员们见了和珅都是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和珅一来,如同皇帝驾临一般。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想,就会发现和珅之所以对人施展这么毒辣的手段,也是迫不得已。他没有高贵的出身,也不是科举出身,所以,尽管官职高高在上,却得不到相应的尊敬,心理难免不平衡。如果他不对那些政敌痛下毒手,给自己立威,他在官场上恐怕是没有好日子过的。

后来他为了取悦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难免做了不少不义之事,惹得官怒民怨。此时他只好靠严酷的手段打击别人,杀一儆百,让别人不敢对他轻举妄动。不如此就会被人轻易地联合告倒,早早结束他的政治生涯甚至性命了。然而,聪明一世、饱读诗书的和珅怎么会不知道这样做就是违背天下的公理?他这样做,岂不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自寻死路?可见和珅也有利令智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