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最新章节列表

第698页

刘秀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

在太学教材的选择上,刘秀也高度重视,亲自参与,而且表现得极为开明。

一开始,由于自己是今文出身,刘秀设立的14经博士全是今文经,古文经自然就被取消了在官学登堂入室的机会。

但是,在这种时候古文经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钻研它的学者也在朝野拥有不小的势力。这些学者或者学者型官员强烈要求把古文经也列入官学教材,使之获得跟今文经同等的地位。

公元28年1月,时任尚书令韩歆向刘秀上书,要求把古文经《费氏易经》和《左氏春秋》列入官学教材,并且在太学为之设立博士。

这个时候太学还没有建成,帝国初创,百废待举,彭宠背叛,刘永称帝,董宪自立,刘秀确实很忙,况且,他还开始有点讨厌老韩了。但是,出于一种高度的重视和关心,刘秀还是忙里偷闲,下令在云台召集朝廷高干和知识界领袖开会,认真研究老韩的建议。

这一天上午,在云台,高官和专家云集,刘秀亲自主持大会,只有一个议题:要不要把古文经列入官学。

对于这个朝野争论很久的话题,刘秀非常重视,但又不想亲自下结论。因为在他看来,今、古文均属经学,风格派别不同而已,把古文经立了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当然,就是它立不了,也无伤大雅。

不过,应该让大家争辩一下,这对于大家乃至于全社会增强学习意识、重视文化教育都是不无裨益的。

还是让大家争一争吧。

一开始,刘秀知道博士范升反对古文经而且态度坚决,就点名让他先发言,并且允许其他同志提出辩论意见。

老范态度鲜明,认为《左氏春秋》不以孔子为师,又不是先帝提倡的,没有理由进入官学。

韩歆与太中大夫许淑不干了,立即上来跟他辩难。

一切都在按照刘秀的思路走,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旁边的同志也不光是看热闹,瞅准机会就上来嚷嚷几句。

其实,学术问题,特别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基本上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这个话题之所以争辩了几千年,就是因为话题本身就是辨证的。

大家吵了一上午,到中午下班时间了,仍然没有个所以然,刘秀宣布散会。

会后,老范唯恐刘秀不经研究就把古文经给立了,干脆又呈上去一个书面报告,向刘秀系统而又详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老范的理论功底和学术造诣极为深厚,这个报告简直就是一篇专业论文。

与此同时,一批主张立古文经的干部和专家则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左氏春秋》和其他古文经的真实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