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契丹人最新章节列表

太平年月出生的人多,地却是不可再生资源,分来分去慢慢就不够分了。结果就是授田制逐渐形同虚设,越来越多的新出生农民拿不到土地。拿不到地的农民当了兵,只有命是自己的,跑了官府拿他也没辙,当然容易逃亡。同时由于兼并,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不再是“官府的人”,自然也就不在被征兵之列,以授田制为基础的世兵制也就崩溃了(由此可见,拿不可再生资源当福利的这种行为有多不靠谱)。

国家无兵可征,手里暂时又不缺钱,那花钱搞募兵制看起来就是个好的出路。可募兵制最终却造成了兵为将有,士兵成了将领的私产,接下来各地武将军阀化也就顺理成章了。归根结底,唐末武人之乱就是这么来的。

后世的帝王没有一个人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可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根源消除不了,问题自然解决不掉。到最后中原王朝无计可施,干脆把部队无限细分。每个将领手里兵少了,力量不够,当然不敢轻易造反。可这一招在消除武将造反可能的同时让部队失去了战斗力,遇到外来侵略的时候,仗又没法打了。所谓三百年治乱循环,和明、清末期部队没有战斗力,都根源于此。

回头说武皇时期的契丹人。这位华夏第一铁腕<a href=https:///tuijian/nvqiangwen/ target=_blank>女强</a>人当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是件很不得人心的事。就算普通老百姓提起这段事来也会嘟囔两句,李家的宗室子弟更是咬牙切齿。既然武御姐的名声不好,很多拜了李唐王朝当老大的绺子们就都觉得时机到了,想借机自立山头。

对待国内异己势力和外部造反的游牧民族,武御姐拿不出别的办法,只好统一打他娘的。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问题方式更加剧了国家和百姓的负担,压住一部分问题的同时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国家力量已经下降了,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要是再遇到天灾就很容易出事。地方官员处理得当,说不定还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处理不好,火一着起来再想灭可就难了。对武御姐来说,她任命的营州都督赵文翙刚好就是个把小事闹大、大事闹崩的惹祸坯子。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人聚居的地区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老百姓眼看要吃不上饭了。搁过去,说不准契丹人就要凑上几个大绺子,组织部队南下跟中原老百姓“借”,当然是不用还的那种。可现在不同,人家契丹人有组织可依靠了,遭受自然灾害当然得找政府想办法。当时契丹人的两位主要首领,松漠都督李尽忠和他的大舅子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这两位身在其位,义不容辞,一起到主抓契丹管理工作的赵文翙那里去讨要救济粮款。

这个行为按说应该是值得肯定的,起码人家没像过去一样拎着刀自己来拿不是。而且既然李唐王朝收了人家契丹人当小弟,把人家都编入自己的行政单位了,契丹百姓理所当然就是大唐子民,唐王朝有义务救灾。当然了,那几年不光总打仗,全国范围也经常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唐王朝能不能救济得过来也是个严重问题。可就算救不过来,有话也可以好好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