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杨家将的历史真相最新章节列表

若从老令公杨业论起,杨家将事迹最早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现今存世最早记录杨家将事迹的是北宋一代名臣欧阳修,他在1051年写过一篇墓志铭,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并且指出杨家将故事在当时已是“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可见杨家将故事流传范围之广。

这篇文章作于杨业死后的第65年,距离杨延昭去世已37年,篇名叫《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是杨家的后人,名叫杨琪,杨业乃其伯祖。

欧阳修当时名满天下,无论是写墓志铭还是送行诗都很有影响。在那个<a href=https:///tuijian/niandaiwen/ target=_blank>年代</a>,请人为前辈写墓志铭是很体面的一件事,能请到欧阳修写墓志铭更是倍加荣耀。杨琪的墓志铭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得益于欧阳修,另一方面也归功于他的儿子杨畋。

杨畋的曾祖父是杨业的弟弟,名叫杨重训。他虽然是杨家后人,但因不是杨业嫡传,一般的杨家将故事都没有将他收入。杨畋与杨文广同时代,从官方的角度看,他的影响力比杨文广更胜一筹。杨畋是宋仁宗时代的文臣,堪称文武全才,与韩琦、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都有交往,有一段时间还做过包拯的财政助手,终年56岁。有人推测他与欧阳修很可能是同科进士,就像现今的大学同窗,有一定的交情是很正常的。1051年,杨畋在朝中担任吏部员外郎,与欧阳修同殿称臣,有这样一层关系,双方应答互动更为方便。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欧阳修是个文学家,其实他还是很有名望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在写这篇碑文之前两年,即1049年,42岁的欧阳修在经历了4年贬居之后重新回朝,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数年后,他受命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后来又独自编修了《五代史记》,也就是《新五代史》。欧阳修在史学方面的造诣,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对杨业父子评论的真实与准确。

1051年,44岁的欧阳修为杨琪写墓志铭的时候,杨家将第三代人物杨文广正在抗击西夏,当时应该是50岁左右,比欧阳修还大上几岁。第二年,也即1052年,副枢密使狄青率兵南征,杨文广就在军中。

杨文广之父杨延昭镇守三关之际,欧阳修正处于童年时光,他很可能也听到过不少有关杨家的故事。

《宋史》中讲,杨延昭死时,“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那些望柩而泣的民众,不会哭过便罢,他们一定会以各种方式传播他们对于杨家将的所知与理解。

杨业父子的英雄事迹,在他们死后,甚至于在杨延昭尚在边关之时,就已经以口碑形式流传。口碑流传的发端者,一开始很可能就是那些从前线回来的、曾与杨业父子一起战斗过的将士们。当事人讲述亲身经历,基本事实和主要人物应该是可信的,这就是杨家将故事的源头。

“天下之士”、“里儿”、“野竖”,印证了杨家将故事传播范围之广,它不仅是当时上层社会的热门题材,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天下之士”或“里儿野竖”都“道”了些什么,故事的具体内容是怎么样的,现今已不得而知。

很多人认为欧阳修的墓志铭是关于杨家将事迹的最早记录,实际上早在欧阳修之前,已有杨亿写过杨业之事,这比欧阳修的记载还要早50多年,但是杨亿的记述内容已失传。

杨亿生于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死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有《杨文公谈苑》传世,《宋史》中有很多记载都取材于此,该书在明中叶以后失传。《杨文公谈苑》是杨亿的乡谊门生根据他的谈话内容整理的,内容较为杂乱。后来由宋庠<a href=https:///tuijian/xitong/ target=_blank>系统</a>删订整理,汇编成《杨公谈苑》。《谈苑》成书后广为流传,且远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