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马上朝廷(乾隆三部曲第二部最新章节列表

(31) 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1《意言》;在此之前,明人徐光启有“生人之率大抵三十年而加一倍”之说;之后,汪士铎有“二十年即加一倍”之说,二者皆有所见而发,参见吴申元:《中国人口思想史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4页、第237页。

(32)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56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许多知识青年在插队的村庄,也都发现人口大约增加了一倍的现象。

(33) 《节育减缓了江南历史人口的增长?》。

(34) 《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中国历史人口》。

(35) 周孝正教授的谈话,2003年3月。

(36)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65页。

(37)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35页、第836页。

(38)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216页。

(39)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32页。

(40) 参见高王凌:《关于“清代人口研究”的几点质疑》,(《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清代人口研究述评》(《清史研究通讯》1983年第2期)、《十八世纪中国人口的增长和清政府的农业经济对策》(1981年第一次全国清史讨论会论文,《未定稿》1982年第32期)等。

(41) 参见高王凌:《清代初期中国人口的估算问题》(1983年南京人口会议论文,《人口理论与实践》1984年第2期);《清代初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控制》(第二、三节),《政府作用和角色问题的历史考察》;在南京会议上山西医学院教授倪江林也使用了“倒推”法来测算清初人口,当然他的统计在方法上就更为严密。

(42) 《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870页。

(43) 《人类的四分之一》,第47页。

(44) 李伯重:《“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又见《人类的四分之一》,第177页。

(45) 参见《“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

(46) 参见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译本,中华书局1989年版,多处。

(47) 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8) 有关“工业”的概念和清代工业的发展,以及江南(传统)“工业区”的出现,参见高王凌:《一个理想的追求——十八世纪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知识分子》(美国)1987年秋季号;《关于康乾盛世的几个问题》,载《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4期;《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1995;以及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更早关于的“原始工业化”提法,见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第九章;据说在这之前,还有伊懋可和不少学者都采纳了这一术语,见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