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扳不倒的李鸿章最新章节列表

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这种完全符合实际的救时之策,却遭到一片反对,据说“闻此议者,鲜不咋舌”,视为骇人听闻之论。

1874年,日本派兵侵略我国台湾,海疆告急,李鸿章又乘机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同年年底,他奉召进京见恭亲王奕时,再次提出“铁路、电线相为表里,无事时,运货便商;有事时,调兵通信,功用最大”,他甚至更进一步,向奕提出修津浦铁路。

奕向来支持洋务运动,当然同意李鸿章的观点,但他深知修铁路将会遇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难以实行,所以对李鸿章说此事“无人敢主持”。李鸿章仍不甘心,希望他有机会劝说慈禧、慈安,但奕回答说“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

李鸿章明白,群情反对之际,如果自己贸然上奏请建铁路,肯定树大招风,事情一旦受挫,便再无回旋余地。于是,李鸿章把自己的老部下刘铭传推到了台前。让刘铭传上奏,成与不成日后都还有转机。

1880年,刘铭传就任台湾第一任巡抚。在任期间,刘铭传上了一道《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要求在台湾以及大陆大兴铁路。并认为这是自强的关节点。刘铭传的折子中具体提出应修从北京分别到清江浦、汉口、盛京、甘肃这四条铁路。

但由于经费紧张,不可能四路并举,建议先修清江浦到北京线。刘铭传的奏折在清廷中重新激起轩然大波,赞成修铁路和反对修铁路的人形成两个阵营。赞成修铁路的主要是各地的封疆大臣,比如李鸿章、刘坤一、左宗棠等;反对势力主要来自朝中官员,尤其是满族官员。

于是,一场关于修建铁路的大辩论展开了。

修建铁路是李鸿章的一贯主张,而刘铭传的折子本就是他的授意,所以他立即洋洋洒洒地写了一折,将压了几年的想法一吐而出。在此折中,李鸿章概述国际局势,强调铁路在列强兴起、强盛中的作用,更进一步指出修建铁路的“九利”。

最后李鸿章又附上《议复张家骧争止铁路片》,对张家骧等反对者的观点做了进一步反驳。

但是此次辩论,迫于反对者力量强大,清廷于1881年2月14日发布上谕:“迭据廷臣陈奏,佥以铁路断不宜开,不为无见。刘铭传所奏,着毋庸议。”这次修铁路的争论以洋务派失败结束。

但李鸿章并不甘心,一直在寻机重提此事,修建铁路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李鸿章吸取了“大争论”中未得到朝中有力支持而失败的教训,在修路问题上积极活动,寻求权贵的支持。此时醇亲王奕早已取代恭亲王奕,最为慈禧太后倚重,所以李鸿章着力说服他修建铁路。

1886年,身为海军衙门总理的奕(醇亲王,又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到天津巡视北洋海口,与李鸿章具体商议修路办法。但以奕此时的权位之重,却仍旧不敢大张旗鼓地主张修路,所以在天津巡视北洋海军时,也不得不想方设法避开强烈的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