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大秦王朝终结者最新章节列表

由此可以看出,扶苏的资质其实很不错。如果嬴政是个合格的家长,他说不定真能成才。从他在政治上的眼光和在边关的表现来看,他身上未尝没有他父亲的影子。但是,在始皇帝过度的压力下,扶苏的成长,出现了两个严重问题。

首先,缺少政治手腕。吕不韦死后,在秦始皇的压力和手腕下,秦国的朝堂,至少在明面上,没有敢冒尖儿的。私底下当然小动作是不可避免的,但那就不是年纪尚幼的扶苏所能参透的了。公子扶苏,从长远来看也许有政治眼光,但在政治手腕上,他完全是个低能儿,因为始皇帝在这点上既没给他外部环境,也没有主观教育。以至于秦始皇让他去戍边,这么明显拉拢军队的机会,到了扶苏这儿却变成了单纯地磨炼自己。

其次,性格软弱。扶苏表面上是有独立意志的,但实际上,他是软弱的。说起来很奇怪,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始终是崇尚法家、排斥儒家的,那么作为大公子的扶苏是在哪儿接触了那么多儒家,或者说至少是儒家式的思想呢?我们看他进谏时的观点,还有他在被逼自杀前,蒙恬怀疑其中有诈,扶苏说的那句:“父赐子死,尚安复请!”也许您听着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古人嘛,封建思想,可是别忘了,这会儿百家争鸣才刚刚过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至后来的程朱理学还都是没影儿的事呢,这会儿的儒家,还远没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时候呢(这句话最初是汉代董仲舒说的),他扶苏怎么就这么超前呢?其实,这一切并非来源于儒家的熏陶,而是来源于扶苏在始皇帝面前那种骨子里的软弱!他的善良,只是对父亲的一种特殊的叛逆;而他最后连质疑的勇气都没有的那种服从,更不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而是秦始皇的积威所致。

关于扶苏的死有个人必须要提,那就是李斯。李斯与扶苏一直有矛盾,始皇二十六年,丞相绾提出仿周制分封子弟,嬴政和扶苏是赞同的,当时是廷尉的李斯以周朝的没落反驳,秦王想想觉得李斯说的不错。从那时候起扶苏对李斯没什么好印象,李斯的人品也确实不怎么样,后来在李斯的推动下,嬴政“焚书坑儒”,扶苏对李斯的印像更恶劣,这也是赵高能说动李斯立假诏书的原因。赵高说得不错,如果扶苏上位,那他一辈子也没机会了,如果胡亥上位,他就有从龙之功,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斯是个势利的人,他知道怎么选。于是扶苏自杀,蒙恬也被害死……

点 评

扶苏死了,不但他自己死了,还连累了蒙氏一族。蒙恬手里的军队,是始皇帝给扶苏留的底牌,但扶苏一死,这张底牌就彻底失去了意义。蒙恬是不可能背叛秦朝的,而掌权的赵高和蒙氏一族的积怨极深,所以,蒙氏一族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第十章 赵高:大秦王朝的掘墓人

争霸中原550年的秦国、统一天下15年的秦王朝,是被谁推翻的?答案通常是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大家轻易不会想到,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同谋”。虽然他没有和其他几位发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络,但是他确实参与了这个重大的事件:结束短命的王朝。这个人就是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