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大秦王朝终结者最新章节列表

使者还报,胡亥、李斯皆大喜,赵高却是喜中有忧。对于胡亥和李斯来说,扶苏一死,就表示政变已经成功,蒙恬虽还活着,却已经不足为患。而对赵高来说,只要蒙恬还活着,他的噩梦就没有结束。为了拔掉这颗眼中钉,胡亥登基不久,赵高就急不可耐地向他屡进谗言,最终让胡亥赐死了蒙恬。

一纸伪造的诏书就要了扶苏的命,不知这是赵高之狡诈还是扶苏之愚蠢。

后人对扶苏的评价颇多,苏轼在《东坡志林》中关于他的评价是“故其子如扶苏之仁,则宁死而不请”。<a href=https:///Tags_Nan/ target=_blank>明朝</a>首辅张居正说:“扶苏仁懦。”苏轼评价扶苏之死,认为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才算是孝。而张居正却认为,扶苏虽然“仁”,却是愚蠢之仁,愚蠢之孝,不足为后世效法。苏轼与张居正一个肯定扶苏,一个否定扶苏,或许是真心实意的,或许只不过是当时所处形势需要他这样来讲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扶苏是孝,但孝并不意味着唯命是从。如果用百依百顺来解释孝,那扶苏堪称不孝。他总和父亲有分歧,有分歧自然就免不了争吵。有争吵就是不顺不依,不顺不依就是不孝了。可当他听到父亲赐自己死的假诏时,何以即刻拔剑而自裁?一切都是因为秦始皇所受的法家教育,而最致命的就是,扶苏太了解有着法家思想的父亲了。

秦始皇和扶苏的关系一直扑朔迷离,因为他们的政见完全相反,特别是秦始皇“焚书坑儒”遭到扶苏数次直谏后,把扶苏赶到了蒙恬军做监军。由此可知,他们的父子关系自然好不到哪里去。扶苏被派往蒙恬处作监军是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的事,直到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扶苏被矫杀,两年时间里,秦始皇从未过问过扶苏。但就在秦始皇临死之前,却“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上写‘与丧会咸阳而葬’”。不管父子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秦始皇在死之前还是很清醒的。他二十多个儿子中也只有扶苏堪当大任,况且又是长子,遵古制,自然会立他为太子。所以打算将玉玺赐给他,并让他赶回咸阳参加自己的葬礼。只可惜,阴差阳错之下,他终于没能把大秦王朝的权柄亲手交到扶苏手中。

点 评

秦始皇带着遗憾死在了沙丘,他的儿子扶苏也很快随他而去。大秦王朝刚刚创立,一切百废待兴,如果扶苏能顺利接班,或许能开创一番盛世。然而嬴政死了,扶苏死了,蒙恬死了。不久,秦也亡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戛然而止,留下的怅惘令后人叹息不已。

软弱听话,成了致命伤

扶苏本是秦始皇最器重的儿子,也是他亲自指定的接班人!

扶苏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陈涉世家》里就有提过“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乃公子扶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当时不过一个服徭役的人,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连他都知道扶苏的贤德之名,这也说明在百姓心中,扶苏的确是很受爱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