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大秦王朝终结者最新章节列表

早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时,天下豪杰群起相应,张良便是其中之一。他最初的计划也是单干,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出一片天地。但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打天下就得有自己的队伍,于是张良便试图组建自己的武装。但是,令人汗颜的是,张良大张旗鼓地吆喝了很长时间,也只忽悠来一百多人。如此势单力薄,显然干不成什么大事。张良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只好罢手,决定投奔更大的山头。

这就是“神人”张良刚刚起兵之时的尴尬经历,比起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刘邦的前呼后拥,项羽的轰轰烈烈,张良的号召力显然微乎其微。

张良起兵不成,索性带领队伍投奔别人。当时项梁的势力最大,他投奔了项梁。在项梁的麾下,张良做了一件很得意的事情,那就是成功地说服项梁封韩国的后裔韩成为王。这件事情完全是张良一手促成的,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因此,韩成登上王位之后,便顺理成章地封张良为申徒(申徒约略相当于诸侯国的相,只是张良管理的事情更多)。不仅如此,张良还从项梁那里要来了一千多名士兵。

到这时,张良终于有了自己的一支人马,虽然人数不多,但他终于可以带领着自己的军队在从前韩国的领地上与秦军作战了。

话说无利不起早,项梁不是慈善家,为什么对张良如此慷慨?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还给兵给粮?这也许出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张良的祖上曾经连续五代做韩国的相,而项梁的祖上则世世为楚将,二人同是名门之后,相互之间自然易于沟通;第二,张良在当时是个传奇人物,他曾在博浪沙用大铁椎袭击过秦始皇;第三,当然也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项梁想拉拢张良。张良有名望,有才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张良成了韩王的申徒之后,对部队有绝对的指挥权。这下子手上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吧。那他的战场处女秀,战绩又如何呢?

翻开《史记》,司马迁是这样记载的:“(张良)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在这里,司马迁写得很含蓄,给足了张良面子。其实说白了就是,张良和韩王带领自己的部队,有时候能攻下几个城,可是秦兵总是很快就又夺去了。于是张良带领人马打来打去,手上还是一座城市都没有。既然总是被秦兵给夺去,那就注定张良他们永远没有固定的根据地,没有根据地,只好打游击,所以“往来游兵颍川”。说打游击战,显然是司马迁照顾到张良的面子,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张良根本没能占领任何一座城池,没能开辟出来一块像样的根据地,所以只好四处打游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