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他们的岁月最新章节列表

我把门关上,独自坐在黑暗之中。

拿出《战争与人民》,我想把它重新看一遍。不能就这么简简单单地写上几个字,就算是交代了。打开书的扉页的时候,我看见爸爸的照片,想起了元化叔叔对书的评价。他说:“你爸爸的《战争与人民》是一个败笔,一点意思都没有,写它干什么。”我虽然嘴上没有和他有太多的争辩,但是心里还是觉得非常的痛心。他毕竟是爸爸最好的朋友,是最早在那里阅读初稿的人。我挪动了椅子,让自己坐到阳光里。那样去读书的话,也许会感觉好一点。这些日子我一直在重新看这本书,开始的时候,觉得很沉重,确实爸爸的文字跟他早年的短篇小说,特别无法和《皮背心》、《崖边》那样的作品比较,真有点惨不忍睹的感觉,怎么变得那么幼稚?什么“依靠组织”、“整个中华人民的心都激动起来”等等,这些空泛的措词,不断地出现在文章里。

我甚至都想哭,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的?怎么越写越幼稚了?但是大姐小钧跟我说:“当初不是这样的,我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爸爸真是节约啊,他把用过的稿纸给我,让我在反面打草稿。那时候,我读书一点都不用功,题目做着做着就不想做了,翻过纸头就在那里看起小说来。我越看越感动,记得特别清楚的是,里面写了一个很好的人,但是最后这个人做了叛徒,我难过极了,我去问爸爸,为什么这么好的人会变成叛徒了呢?爸爸说:‘我就是想写那种复杂的人性。你根本不能想象,被抓去以后,那种刑罚有多残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得了的。’后来,爸爸就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一稿交给周扬的,他们把稿子退回来了,说爸爸的作品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不能发表。后来,你知道的,为了发表,书里那些人物和那些好的细节,都被爸爸自己删掉了。”

尽管王春瑜说,那时候有谁写得出好东西?这也不足以安慰我。因为最后留给后人的终究是这样一个作品。也许真该像元化叔叔说的那样,这样的东西,还不如不写。把他的形象都损坏了……我停下来阅读,给海诺德发了一个电子邮件,多希望有一份谅解,多希望有人跟我一起承受这一份心酸。

晚上,打开电脑的时候,看见回信已经在那里了。海诺德说:“在那样的年代,在那样的时候,中国人连自由都没有,你爸爸怎么会有自由的思想?谁还敢思想?在任何专制的统治下,没有人敢面对自己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想写的话,为什么不写呢?能写出来,就是一个胜利。我们美国人的座右铭:活着的全部秘诀,就是去行动。”

我不知道他说对了没有,看了他的邮件,我的心终于安静下来。似乎找到了一种借口,于是重读小说时,居然渐渐地读进去了。还是有很多概念的措词、描写,但是我突然看见了一份心态,在字里行间,那一份坦然和安宁的心态。爸爸整个的文字是恬静的。也许,这本书本身将会有多么伟大,对他已经变得不重要了,从句子到句子之间,我读到了他的这份认识。他只是把《战争与人民》作为一个信念,一个活下去的信念,一个为自己活着的借口和理由在写,他写得非常投入,而且是真诚的。看到后面,人物也变得复杂了,越来越符合他们的身份和背景,书里的人物有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我甚至是被打动了,整个结构是严谨的,结局非常利落。看完以后,有一份说不出的感觉。(因为我知道,现在是不会再有人去看这样的作品。但是,在这一类的小说里,爸爸的东西确实写得是可以读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字那样干干净净,有章法。还是因为,写的是他真心相信过的事情。)于是,忍不住我又给梅志阿姨打电话,给梅志阿姨写信。后来梅志阿姨在电话里跟我说:“元化没有那样的经历,你应该知道,他很难体验到你父亲对解放区,对自己为解放战争所付出的这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