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荒野寒山最新章节列表

低头不用问,问得复何为。

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

(《忆得》二七五)

丰干、寒山、拾得三个是意气相投的性情中人,加之性格率真,心中喜怒哀乐都是直接地表现了出来,这对于旁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故疯癫成为了世人对这种率真的最直接的描述,“世谓贫人疯狂之士”(闾丘胤序)。不过,对于他们三人来说,这些评价都不重要,关键在于能够情趣相投地在一起,这也就足够了。

当然,对于这个时候的寒山来说,隐居于寒石山的主要任务就是修道,因为这在寒山看来是可以实现长生的唯一方式:

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

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

(《家住》十六)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欲得》二十)

这便是寒山在寒石山修道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寒山来说,寒石山是他的精神依托,因为只有在这里,寒山才有一种“安身”的感觉。从寒山在诗中所述来看,其修道的过程是从学习黄老的养生之学开始的,修习的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是以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则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史记·乐毅列传赞》称其代表人物有河上丈人、安期生等。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上述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在西汉之际,黄老之学重于统治之术,东汉则不同,黄老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与当时的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以修炼长生久视之道为其根本目的,后来道教的气功学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寒山此刻在寒石山上苦读黄老之书,目的就是要寻求长生久视之道,以彻底摆脱死亡所带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