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董卓的死讯,百姓纷纷走上街头,载歌载舞。史书中的这一记载,反映出百姓是多么的欢天喜地。董卓的恐怖统治,由这一记载也能察知一二。因为太长时间不敢开口说话了,这时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一直郁积在心头的烦闷,一下子喷涌而出,身体也不由自主地舞动起来。
“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后汉书》还有如此的描述。
人们为了躲避董卓的掠夺,将隐藏起来的珠玉全都拿出来卖掉,准备庆贺。街头巷尾皆是互道恭喜的人们。
王允命皇甫嵩攻取郿坞。这座城池虽然有二十余米高的土墙,里面囤积着三十年的粮食,为遭到包围做好了长期准备,然而失去了主帅就显得异常脆弱,转眼之间便被攻下。包括弟弟董旻在内,董卓一族均被斩杀,其中也包括董卓九十岁高龄的老母。
董卓的尸体被弃于长安的集市里。不可思议的是,自董卓被杀之日开始,天霎时晴朗起来。六十多日的绵绵阴雨,仿佛没有下过。初夏的阳光暴晒着董卓肥满的尸体,将油脂都烤了出来。有一个传闻说,看管尸体的士卒在董卓的肚脐上点起火苗,火苗历经数日而不绝。
“诸阿附卓者皆下狱死。”古往今来的政变,通常都如此处理残余的对手。斩草除根就是这个意思。
董卓派的余孽被王允一扫而光,董卓一派的重量级人物蔡邕更要处以极刑。
武夫出身的董卓,但凡关乎政治的琐事,大都交由专门的文官处理。他最信赖的便是王允和蔡邕。这两个人是董卓派的两大文官。其中一人已经通过诛杀董卓的事实,昭示天下自己不是董卓的人。剩下的只有蔡邕一个了。
“我绝不同意。要斩蔡邕,岂有此理!”士孙瑞表示强烈反对。
“话虽如此,可天下人皆知蔡公是董卓的臂膀,我们怎能置天下人意见于不顾?”王允坚持要问蔡邕的罪。
他认为,放过蔡邕一人,无法服众。
“处斩之议已决,断不可改。只是行刑可以暂停,不过至少也要投狱一年。”激辩一番之后,王允终于做出了一些让步。
然而,即便如此,士孙瑞依然不肯同意。其他大臣见王允做出了不小的让步,纷纷劝解士孙瑞道:“丞相写个文书,让蔡公一年之后出狱便是。处斩之议说到底只是个形式……只是要找个解决办法而已。”
“恕难从命。”士孙瑞站起身来。
“大人这是……”
“且坐下议论……”在座诸人纷纷劝阻。然而,士孙瑞甩开众人,向外走去。走到门前,他又转过身说道:“诸公谨记,今日之事,与我再无半点干系。然而,诸公既有处斩蔡公之议,虽然只是形式,却实在让我耻与诸公为伍。诸公日后所施朝政,也与我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