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三国史秘本最新章节列表

“至少在家里——”蔡琰的这番言语听起来就像一种强烈的讽刺。

“在外不可轻易开口。”因为有这层意思在内。

《三国志》中如此描述此时长安的气氛:道路以目。走在路上,哪怕遇上了熟人,也只是对望一眼,不敢跟对方打招呼。自不待言,这是董卓恐怖统治的结果。董卓真正的目的并非只是镇压反对派,或者说他对反对派并不太介意。自从洛阳执掌政权以来,他便已经将有实力的反对派消灭殆尽。此刻早已不存在什么足够同他抗衡的对手了。他的目的是假借罪名来没收人们的家产。董卓的占有欲强烈到病态的程度。无论什么东西,若不据为己有,便会感到难受。

——为子不孝者,为臣不忠者,为吏不清者,为弟不顺者。

凡有以上罪名者均处斩首,罚没财产。当然,也会对告密者大加赏赐。平日里关系不好的人,整日都为对方是否告密而惶恐不安。不孝、不忠、不清、不顺之类笼统的罪名,大约谁都多少有些吧。

恐怖政治令世间一片黑暗,人们缄口不言,什么都不敢说。

家里只有父女二人。

“不要只是叹息,也随便说点什么吧。”蔡琰说。

“哎!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蔡邕说。

这一声叹息中饱含着对现实的感受。

蔡邕出生于陈留圉县(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部杞县的南端)的名门世家,天下还算太平的时候,他从没想过要立什么功名。他向往的是老庄“无为而治”的自在生活。他不仅精通古籍,还通晓天文、算术、音律,更善于舞鼓弄琴。蔡邕不想做官,只求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然而世间的事情常常不随人愿。桓帝当政时,他受了朝廷的征召。那时是宦官擅权的时代,喜欢音乐的宦官徐璜等人上奏——蔡邕之琴乃天下一品。于是桓帝下诏,令陈留太守征召蔡邕入宫。蔡邕不得已奉召入京,然后借口途中染病,终于免了入宫之苦。话虽如此,蔡邕既然已经名扬天下,再想隐居乡野,便是难上加难的事了。

野无遗贤——此乃为政者的义务。

在政界飞黄腾达的野心,与蔡邕的性格格格不入。然而,朝廷的征召无法辞退,他便想走自己喜欢的学问之路。他历任郎中与议郎之职,负责编撰史书。此后受诬获罪,被流放至五原,与太守王智不睦,只得去往南方。王智是权倾一时的中常侍(职掌宦官)王甫的弟弟。世人皆赞许蔡邕不畏权贵的精神——与他本意相反,他的名望越来越高。

这一名望,便为董卓所利用。入主洛阳、掌握实权之后,董卓便想征辟蔡邕。蔡邕使出了老手段——称病不仕。

董卓大怒:“我有能力诛杀一族,蔡邕如此不识抬举,看我如何教训你。”

蔡邕闻言,出于无奈,只好应召出任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一职。出人意料的是,贪得无厌的董卓竟然非常中意毫无私欲的蔡邕。大约是因为反差太大,已经越过了反感的界限,转而生出好意了吧。

迁都长安的时候,蔡邕已经被任命为左中郎将,封为高阳乡侯,属贵族之列,俨然是董卓派中的大人物了。

“竟然连如此清廉的蔡邕都……”世人都对这一事实大感诧异,纷纷议论,难道董卓也有什么可取之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