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道光十九年:从禁烟到战争最新章节列表

[6] 必须指出,古今中外的战报,包括亲历战争的当事人所写回忆录,往往因各方的信念所持和利益所需,在战争具体进程和战果伤亡人数上或有夸大其词,或有隐瞒虚构。所以,历史学家在引用上述文献资料时,必须进行考订鉴别。我们引用义律和林则徐各自对穿鼻海战的奏报,因资料匮乏,孰是孰非,难以考订判断,只是相互比照,使读者大体了解海战过程而已。

[7] 《两广总督林则徐等奏为被逐英船仍逗留外洋及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2册,第27页。

[8] 《钦差大臣林则徐等奏为英兵船阻挠该国商船具结并到处滋扰叠被击退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第734~735页。

[9] 《为英船胆敢首先开炮接仗著即停止对英贸易等事上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第742页。

第八章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虎门海战

8-1 侵华舆论的形成

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第二个印度,是英国蓄谋已久的企图。从19世纪2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英国散商和来华贸易的其他各国商人,就反对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由公行垄断对外贸易的体制,以办报、上书等方式,呼吁英国政府用武力威胁手段,迫使中国开放“自由贸易”。这股舆论迎合了鸦片贩子的需要,两者遥相呼应,互相配合,由广州逐渐迷漫到英国,最终形成为一股侵华战争的浊流,影响并支配了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1823年,大鸦片贩子马地臣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一千里的“考察旅行”。1827年在广州创办了《广州纪事报》,公开鼓吹用武力威胁中国,废除公行体制。1830年,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特选委员会请求英国政府派遣海军来华,用“几艘英国战舰驻扎在中国海域”打破广州贸易体制。当时,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军事实力以及中国沿海的设防情况还很不了解,因而对贸然使用武力还有顾虑,所以驳回了特选委员会的请求,并责问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迄今为止成功执行的不动用炮舰、排除一切冲突或冒犯的可能的谨慎政策”,认为依靠“国王陛下的海军力量”是难以成功的。但在广州的英国人并未放弃其武力威慑的设想,特选委员会因此多次要求英印殖民当局派遣海军舰队来华。东印度公司董事部不得不告诫他们:“维护国家尊严的权力在国王陛下政府的手里,只有国王的大臣们才有责任决定采取极端措施去证明国家荣誉是否受到侮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