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凯南日记最新章节列表

1928年:相继在德国柏林、爱沙尼亚塔林、拉脱维亚里加的美国领事馆或大使馆任职。

1929年—1931年:在柏林大学学习俄语、俄罗斯历史和文化。

1931年:与安娜莉丝·索伦森(Annelise Sorensen)结婚。

1931年—1933年:在拉脱维亚里加的美国大使馆任职。

1933年—1937年:派驻莫斯科。

1937年—1938年:供职于华盛顿国务院。

1938年—1939年:在美国驻捷克布拉格大使馆任职。

1939年—1941年:派驻柏林。

1941年12月—1942年5月:被关押在德国巴德瑙海姆(Bad Nauheim)。

1942年—1943年:派驻里斯本。

1944年:供职于伦敦盟国欧洲顾问委员会。

1944年7月—1946年3月:在莫斯科担任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W. Averell Harriman)的副手。

1946年:撰写“长电报”,随后奉调回华盛顿,受邀成为国家战争学院教授。

1947年:出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在《外交》季刊上以笔名“X”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

1948年—1949年:任政策规划室主任期间,参与制定马歇尔计划及其他政策,但对美国僵化的冷战政策方针持保守态度。

1950年:从国务院辞职,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建议杜鲁门政府对北朝鲜与南朝鲜开战做出反应。

1951年:在芝加哥大学查尔斯·沃尔格林基金会(Charles R. Walgreen Foundation)资助下发表系列演讲,演讲汇集为《美国外交:1900——1950》出版;协助开启对苏谈判,最终解决朝鲜战争问题。

1952年:5月—9月担任驻苏联大使;后重返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

1957年:应英国广播公司之邀,在“里斯讲座”上演讲,提出从冷战中“脱离接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