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比他小12岁的弟弟赵匡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赵匡义和赵普等人在前台的积极表演行动,才让躲在幕后的赵匡胤能够以一个比较仁义的角色篡位自立,建立北宋。
赵匡胤一当上皇帝,即任命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公元961年,赵匡胤任命赵匡义为封尹,同平章事。同时,为了避讳,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也改名为赵光美。赵匡胤也非常疼爱他这个弟弟,有一次赵光义生病,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亲手为他灼艾。赵光义失声叫痛,赵匡胤大概是要为其弟分担病痛,也取艾自灸。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于是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即位后,继续执行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逼迫陈洪进、吴越国主钱弘俶分别上表投降,至此,北宋完全统一南方,赵光义便把主要兵力转向北方的北汉和辽政权。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大军分四路向北汉进攻,并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特派部分宋兵前往阻截辽援军。宋军很快就攻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将太原围得个水泄不通。5个月后,北汉将士纷纷出降,北汉皇帝刘继元见大势已去,只得开门迎降,北汉灭亡。至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全部结束。
赵光义携灭北汉之余威,率大军继续北上伐辽,兵不血刃地收得易、涿二州。旗开得胜,赵光义非常高兴,于是率大军进抵辽之南京(今北京市)城南,命将士兵分四路攻城。然而此时的宋军已是强弩之末,长时间的征战已使得他们疲惫不堪,在辽援军到来之后,竟被辽守军和援军共同夹击,全军溃散。赵光义在众将护卫下,南逃涿州,方才避免被擒。
7年后,赵光义又想再度北伐,企图扭转高粱河惨败之后频频挨打的被动局面,但前次亲征的惨败,特别是高粱河之战险被辽军所擒的遭遇,使太宗余悸未消。于是在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的劝阻下,决定派大将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等人于公元986年率30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北上攻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