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最新章节列表

寒屏独倚夜深时,数断更筹恨转痴。诗句吟成千点泪,重泉何处达亲知。(其八)

我家的坟地在京西的香山,我的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都葬在那里。那时没有汽车,给母亲送殡用的是马车。因为路远,送到香山已经很晚了,就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回来。给母亲送殡回来,我还写了一首小词《忆萝月》:

萧萧木叶。秋野山重叠。愁苦最怜坟上月,惟照世人离别。平沙一片茫茫。残碑蔓草斜阳。解得人生真意,夜深清呗凄凉。

我曾经把这首词抄给顾随先生看,顾先生在诗稿上批了几个字,“太凄凉,年轻人不宜如此”。现在我家的祖坟早已没有了,听弟弟说迁葬过一回,“文革”以后农田改造就没有了。

母亲去世后,我们就不再自己烧饭,而由伯母担负起为全家烧饭的责任。每当我要帮忙时,伯母总要我去专心读书,不肯让我帮忙做家务。那时我们都穿布鞋,也是伯母做,从来不指望我帮忙。所以我虽遭丧母之痛,但在读书方面却并没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如古人所说“愁苦之言易工”,这一时期,我写作了大量的诗词。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回到北京时,我母亲已经去世四年之久了,父亲写了悼念母亲的诗,摆放在母亲的遗像前。到我离开北京南下结婚时,一直都是摆在那里。可是等到我1974年回国探亲时,什么都没有了。经过“文革”,我弟弟什么都没有保存下来,一点纪念的东西都没有留下。

我父亲回来以后,为了减轻伯母的负担,我们单独起伙做饭。我们有一个远房的本家大姑姑,她结婚以后先生去世了,有一个儿子出去工作就再也没回来。父亲就请她到我家照顾我们,给我们做饭,帮我们料理家务。直到1948年我离开北平到南方结婚,她还在我家。我第一次去听基督教的布道,就是这个大姑姑带我去的。那时我已经教书了,正是快过年的时候,学校放寒假,大姑姑跟我说,有个布道会你去不去。我这个人很好奇,就跟着她去了。1974年我回国时,大姑姑还在北京,我去看过她几次。我回国以后,对于我的姨母、大姑姑,都给了她们帮助。

五、寻根之旅

我虽然从小就知道我们家是蒙古裔的旗人,我家姓叶是从叶赫那拉氏简化而来,但是因为一直在战乱中,从来没有机会去祖先居住的地方寻根,甚至我们的祖先是几世入关的我也不清楚。没有想到,2002年的秋天,我已经快八十岁的时候,居然有了一次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