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个杰出犹太家族的中国情缘最新章节列表

第1章节

作者介绍

欧慕然,以色列名亚伯拉罕·奥尔默特,1936年生,系原居中国哈尔滨犹太人后裔。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农业科学硕士。欧慕然在中以两国正式建交之前便多次以秘密身份被派往中国进行两国农业合作项目的考察与洽谈,并于2000-2004年间担任以色列驻华科学和农业公使,成为中以农业建交和中以农业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人。20多年来,其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为中国农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欧慕然在以色列出版的《我的中国》(希伯来文)一书(本书姊妹篇),在以色列引起巨大反响。 现在他仍旧担任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山东莱阳农学院的客座教授,继续续写着与中国的不舍情缘。

唐建文,1935年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 职称译审。先后在国家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从事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政策研究工作。1985年调入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机构,从事国外技术和人才引进业务,任原中国华泰技术贸易公司总经理、原中国华阳技术贸易集团公司驻美国首席代表兼中国华阳(美国)公司<a href=https://..vip/tuijian/haomenzongcai/ target=_blank>总裁</a>。其间曾具体负责我国早期对以色列的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的开辟工作,由此结识最早一批来华的以色列技术与贸易合作伙伴,欧慕然便是其中之一。二人在多年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主要译著有:《拿破仑传》、《被埋没了的天才——科学发明家特斯拉传记》、《高技术社会》、《 科学、技术和环境》等。

序一 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

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 以色列政府前任总理埃胡德.阿尔默特我父母亲早年在中国生活。当时正值俄国革命,大批犹太人难民逃离俄国, 四出寻找一个能让他们保全身家性命安全的安身之地,躲避在此之前降临到他们以及别的许多人头上的迫害犹太人的反犹主义灾难。父母亲就是这批犹太难民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来到了接纳犹太人难民的一个城市哈尔滨。这座城市位在中国东北,接近俄罗斯,上世纪初期还是不大的一个小镇。哈尔滨欢迎犹太人,张开双手将他们拥抱在怀里,用关怀和友谊温暖他们的心。我和我的弟兄都没有亲历那个时期的中国,只是从长辈那里听说他们的回忆。长辈们是多么留恋中国,留恋他们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那段时光!我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用大量笔墨记述他的这段经历。对许多以色列人来说,中国是另外一个世界,远在天边。生活在以色列的人,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北非的穆斯林国家。我们家庭则不同,始终将中国挂在心上,尽管我们不在那里出生,也不曾亲眼目睹,还是对她朝思暮想。我们家里摆满了中国的工艺品,有绘画、绣球、中国式的绣花被面和枕头。画作上描绘的是哈尔滨,也有上海和天津,这都是父辈们在中国生活时到过的城市。记得我们还年幼无知和刚刚步入少年时期的时候,长辈常给我们讲述家族的故事,我们最感亲切的就是有关中国的回忆。现在我们终于亲自来到了中国。我的三位兄弟比我来得早,上世纪90<a href=https://arget=_blank>年代</a>初期便各自以不同身份到过中国。这时的中国和我父母亲离开时候的情况相比,完全改变了模样。我兄弟看到的这个国家,正在迈开大步去实现其超级大国的梦想,这个国家的人民深知, 一旦他们学会充分发挥其庞大劳动力的优势,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与境外的科技成就相接轨,更重要的是展开双翼将其国际关系布及全球,向一度封闭的地方打开贸易机会的大门, 他们必将赢得一个光辉的未来 。我的长兄亚伯拉罕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任职科学和农业公使4年之久,为加强两国在有关领域里的联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是兄弟当中最晚来到中国的。我终于来访了,这时中国已经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现代国家,她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奋进,为弥补几百年闭关自守所造成的经济领域发展滞后抢回时间。我来到中国的时候,中国和以色列两国已经建立起公开的正式关系。我见到的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居民,使我深受感动。我第一次访问时曾带领一个以色列商界代表团,所有成员也像我一样,深知我们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强大的动力,能推进两国的发展,给双方带来利益。我看到现代化的喧闹的城市,他们都在渴望加速发展,对其他国家能促进发展和繁荣的每件事物,都抱着求知的欲望。很显然,我要利用这个机会去拜访我家人生活过的地方,亲眼看一看他们如此心爱的这方土地。我一直梦想陪同我双亲一起访问哈尔滨 这个他们毕生挂在嘴边的地方。我出生以来,父母亲一直使用汉语和俄语对话,1998年我父亲于87岁高龄辞世时,临终前对我们留言时讲的就是汉语。如此漫长的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是无法通过仅仅一次访问完全展示的。我和我的弟兄所能做到的,无非是通过哈尔滨地方政府设立的犹太人博物馆,稍微触摸到先辈们昔日的生活画面。我们看到了反映犹太人20世纪上半期在中国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景像。当年的世界现在只留存在一部分人的记忆当中,而随着曾经在此生活过的一代犹太人的的逐渐离世,这份记忆也行将缓慢但无可避免地消失。然而,这些记忆却被当地政府建立的优秀博物馆保存起来了,政府部门对一生中曾在哈尔滨、上海和其他城市生活过的犹太人遗产,给与了细致和精心的保护。我在任职以色列政府副总理期间访问中国,绝不单纯是为家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