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外名著 > 帝国的软肋:大汉王朝四百年最新章节列表

第164章节

王莽时代,高句丽王受命出兵讨伐匈奴而未从,因此被降为“下句丽侯“。高句丽与中国本土的关系从那个时候起就断绝,直到王莽灭亡后,关系才又恢复。光武帝于建武八年同意将“下“回复为“高“、“侯“回复为“王“。但高句丽却于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入侵河北以及山西等地。结果,蔡肜以外交手段使他们归顺。在这之前的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韩有一个叫苏马諟的人,到乐浪郡来表示归顺之意。

结果,朝鲜半岛南部也归顺于汉。不过,马韩、辰韩、弁韩三国并非归入汉之版图,而是每年四次按季送贡品至乐浪郡致意。但大汉天威到达朝贡之国倒是事实。

实际上,对汉而言,得到贡物并不是一件有利可图之事,反而是一种损失,因为汉不能让捧着贡品来的朝贡国使者空手回去,而会赐给价值数倍于贡物的礼品,这是惯例。

在朝贡国方面,这无非是利润极大的贸易。对汉来说,则是一项永远的“赤字“贸易。而这庞大“赤字“的报酬是“汉之国威“。

——朝贡是颇有赚头的一件事。

蔡肜采取的方法是如此广向东方各民族宣传,以达到使其朝贡的目的。

“通知倭国派使节到乐浪来!“

他以半命令口气告诉由辰韩前来的使者。

在地理上最接近倭国的是弁韩。现在的釜山就在弁韩领域内。这两个国家在习俗上也颇多相似之处。《后汉书》将弁韩记载为“弁辰“,并且有如下之文:

其国近倭,故颇有文身(刺身)者。

意思是说,文身原为倭国之风俗,弁韩由于与之邻近,受其影响而文身的人也不少。

在经济上,倭国则与辰韩的关系较为密切。这是因为辰韩产铁的关系。当时正处于弥生时代后期的日本,为寻求贵重之铁而与辰韩有所交易。在此情况之下,倭国当然会派使者到辰韩。蔡肜就是鉴于这个事实,所以意图将辰韩作为与倭国的联络通道。

倭国却一点反应也没有。

——我们确实把太守的话传达了。

辰韩官员这样辩白。

“他们一定没有传达我的话!“

蔡肜立刻做了这样的揣测。辰韩每次到乐浪朝贡后,习惯把汉朝赐给的物品,以高价售给前来买铁的倭国商人。倘若倭国人也直接到乐浪朝贡,辰韩以后就不能做这笔生意了。因此,辰韩一定没有劝倭国向汉朝贡……

蔡肜便准备关照弁韩,要他们和倭国取得联络。

他的态度诚可谓相当积极。就实质而言,倭国朝贡并不会带来什么实际利益。倭国产物中较有魅力的,顶多只有白珠(珍珠)。他对倭国的执著,动机完全在于如史书的如下记载:

诸多他国人因仰慕汉之威德,因此,迢迢千里渡海而来。

韩国三小国由于与中国陆地相连的关系,所以,洛阳人士对之视若鲜卑族,一点不觉新鲜。每次带三韩使者到国都,也丝毫不能引起话题,因此,史官很有可能不做这项记录。但倭国的情形则大不相同,他们是渡海而来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渡海非常不拿手。正因如此,倭国人渡海前来,将会是震撼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