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李鸿章全传最新章节列表

1864年5月,和太平天国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按理,洋枪洋炮的制造也该放松下来,但是,李鸿章不但没有放松,反而认为更应当加强。在仿制洋枪洋炮的基础上,他强调,不但要仿造,而且还要逐渐学会制造“制器之器”,刻不容缓。建议朝廷向日本学习,掌握西方的先进技术,加强国家的国防力量,在世界上站起来。

韩殿甲和丁日昌分别主持的炸弹局,“都不雇佣洋匠,只选中国工匠,仿照外洋做法”,分别用手工铸造炸炮。这三个炸炮局所造的炮,大多限于轻便的短炸炮,炮重不满50斤,每月只造6至7尊。炸弹则每月可出产万余颗。

“炸弹三局”生产出来的各种炸弹源源不断地被送到前线,给李鸿章消灭太平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为李鸿章日后创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积累了经验。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上海机器局,成立于1867年9月,以生产枪炮弹药为主,后来能修船造舰,成为综合性的新式军用企业。金陵制造局,是把以前马格里主持的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建立的。到南京后,规模扩大了,生产能力也提高了。主要生产各种口径的大炮、炮弹和子弹,还生产其他军用品。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都是制造军用器械的兵工厂。它们用蒸汽机作为动力,以机器为工具,雇佣了一批工人,这表明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这两个局的资金都来自清政府的财政划拨,生产的武器弹药都归湘军和淮军以及其他各省军队使用。它们不参与市场竞争,不产生直接利润。这种先进的生产力结合官僚专制式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官僚资本。有些研究者认为,在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某种特殊环境下,这种官僚资本的介入,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

1864年,淮军攻占苏州,李鸿章把马格里、刘佐禹主持的洋炮局迁往苏州,成立了苏州洋炮局。地址设在太平天国纳王府,占地比上海大得多。这期间,马格里通过李鸿章的允准又从外国购买了一批机器,规模扩大,生产也颇有成效,每一星期就可以生产1500到2000枚枪弹和炮弹,还制造了规模不同的开花炸炮。对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奕?在1864年5月奏请朝廷允准,从保卫宫廷的火器营中选出了8名武弁、40名兵丁前往苏州洋炮局学习。于是李鸿章成了让人们刮目相看的洋务派首领之一。

1864年5月,同太平军作战即将结束,李鸿章再次强调制器之不可缓。他在致总署函中说:“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日本制造,现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由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

1865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他看到,原来所设立的三个洋炮局设备不全,就在曾国藩的支持下,购买了上海虹口美国人的一座旗记铁厂,将它和原来设在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扩建为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极大,该局用两江海关二成的洋税作常年经费,主要制造军械。此外,江南制造总局还附设译书局,专门翻译外文科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