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人传记 > 李白传最新章节列表

三个人看了,都被杜甫一片至情感动得流下泪来。李白收住泪说:“看来,杜二以为我死在流放途中了。对一个流放犯,他竟敢仗义执言,而且形诸文字,实是难得!”贾至也说:“非子美至性,不能有此至文;非子美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李晔则反复念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诸句,然后说道:“子美这两首诗不仅对太白同情深,而且对世道愤慨也深。可见子美的赤心刚肠——赤心待人,刚肠嫉恶。在这一点上,太白和子美一样,故而你们两人肝胆相照,交情不移,将来必定传为千秋佳话。”

在巴陵期间,他们三人多次出游洞庭,李白诗兴大发,写了《游洞庭五首》。

最后一次游湖,只有李白和李晔二人,李白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又写了三首五绝。

§日暮途穷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豫章县小吏宗璟家中。

宗氏夫人在窗下坐着发呆,对着一个首饰匣子。这匣子里本来有金步摇一支,玉条脱两副,簪钗若干,大小珍珠数十颗,各色佩玉十余件——这些都是宗氏早年为“相门女”时积攒下的东西。自从十年前和李白结婚以后,历年变卖来贴补家用,现在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十来颗绿豆大小的珍珠,首饰店连正眼也不会看的货色,只有卖给药铺,顶多也不过值几斤酒钱。最后,宗氏慢慢抬起手来,从头上把一支绾发的玉簪取了下来,顺手在弟媳的梳头匣里取了一支铜簪换上。

这支玉簪是宗太夫人的遗物,现在她决定把它交给兄弟拿去卖了,为了让李白过一个多年不曾过的生日。宗璟却宁愿把自己的皮袍送进当铺,也不愿变卖姐姐的玉簪、母亲的遗物。宗氏却怕皮袍当了,无钱去赎,到了冬天害得兄弟受冻,而坚决不同意宗璟的办法。两姊弟争执了一番,最后不约而同看定了那只首饰匣子。这只匣子是紫檀木做的,质地既名贵,工艺又精美,而且上面还嵌有一块盘螭形的白玉,大概还值些钱。果然,使他们喜出望外,这只空而无用的匣子给他们换来一桌不算太寒伧的寿筵,让李白度过了他的六十诞辰。

尽管宗氏如此贤惠,宗璟如此仁义,但一个县小吏毕竟负担不起李白夫妇二人生活,因此李白在豫章没住上两个月,便决定出游鄱阳。仍按他的老办法,到州县官吏门上当食客。所到之处,虽然还保存着开元、天宝年间的遗风,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安史之乱后,什么都涨价,唯独诗文不值钱。尽管他弹铗作歌,主人却充耳不闻。没奈何,他只好又投奔他处。到了鄱阳湖东的建昌县,幸遇屈突县令和他有旧,留他多住了一些时日,款待得好一些,临行赠送的盘费也比较丰厚。这才使李白有脸回到宗璟家里,和宗氏姊弟一起过了一个年。

过了年,夫妇二人便各寻去处。李白送宗氏上庐山去寻女道士李腾空。腾空是李林甫之女,虽生于权奸之家,却出于污泥而不染。自幼好道,早已看破红尘。其父死后,她便出了家,隐居屏风叠已有多年。合炼丹药,救人疾苦。李白夫妇避乱庐山时和她相识,宗氏尤其和她相投,犹如李白和元丹丘一样。

宗氏上了庐山,李白便去了金陵。

石头城虽然仍是龙蟠虎踞,但却已物是人非。安史之乱以前的故旧多已星散,剩下几个也不似当年好客了。当年李白好歹总是“赐金还山”的“翰林学士”,而今,却是流放赦还的刑余之人,自然今非昔比。一次升州长史王忠臣正在金陵酒家大宴宾客,他赶了去,总算让他陪居末座。席间谈起去冬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在这一带作乱,幸得浙西节度副使李藏用出兵讨平,大家庆幸不已,但对北方的战事却漠不关心。于是李白即席赋诗一首: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他以为大家听了这首诗一定会改容相谢,请他上座。谁知朗诵到最后两句,大家一听他这侥幸赦还的犯人,竟在梦想着效法战国时代魏国的夷门监者侯蠃,向信陵君献窃符救赵之策,建立不朽的奇勋呢!都不禁哑然失笑。有一个年轻的小吏还酸不溜秋地说:“李先生,你想当侯蠃么,听说金陵北门倒是需要一个看门人。”李白看看主人,主人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李白只有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