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过几种情况,例如伊能静饰老政治犯的小女儿,或者一都会女子新人类的起居录,与老政治犯的生活互相交错对照。为了贴近伊能静,演变到后来,浦岛太郎换成《幌马车之歌》里的蒋碧玉夫妇,现实部分则循伊能静熟悉轻易进入的角色状态来拣择,艺人、歌手、演员之类,遂发展出一人饰两角戏中戏的架构。
可以说,若不是伊能静这个题目,不会有《好男好女》剧本,连这片名亦不会有。
也可以说,侯孝贤这位不动明王(amasterofthestationarycamera,乔治布朗语),想动了。于是拍演员,成为他的新挑战。没有伊能静,也会有另一人站到这个题目上,并且,发展出另一个全然不同的剧本。
拍不出醚味
戏中戏,女演员梁静的现实生活,及梁静与死去男友阿威的一段往事,三条线索要织在一起。
用什么织呢?
摸索的结果,似乎是,用梁静的主观意识来织最好。贴着梁静的意识,镜头爱到哪里即哪里。这是为什么,在剧本讨论过程中,侯孝贤叙述镜头时开始运动了。
梁静的意识,梦跟记忆的混沌边缘,渐渐,本来是戏中戏的部分,转生为梁静的想象了。戏中戏始终未开拍,电影结束时戏才要拍。
每回我总叹气,侯孝贤说出来的电影,比他拍出来的,好看太多了。听他运镜,我拜托拜托他,千万把《好男好女》拍出这股醚味好不好。梁静意识里的现在过去和戏里,搅在一起发酵了,溢出醚味。
后来看到毛片,我大失所望,还是这么冷静,一点醚味也没有。
剪接时又跑去看,有一段推轨移镜,我万分惆怅说,这里算也捞到一点醚味了。摄影师小韩睁大眼睛问,什么是醚味?果然前所未闻的。小韩拍了十年广告,第一次拍电影。
共事多年的陈怀恩,这次担任摄影指导,回头望小韩一眼说,什么是醚味,你要自己去想啊,体会啊,自己去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