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商周青铜文化最新章节列表

商代,尤其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冶铸业已有了高度的发展。在安阳苗圃北地发现的商代晚期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米。出土陶范及陶19000余块,主要是青铜礼器范,米,比著名的后母戊鼎还要大。

这时,尽管石制工具仍在继续使用,但已经广泛地使用青铜来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及手工业生产工具(图3),从而使商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是商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的基础。

图3 商代青铜生产工具

商代的社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而商代的农业是耜〔si四〕耕农业,即主要使用耒〔lei垒〕耜来进行农业耕作。中国古代至迟从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开始,到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农业都是耜耕农业,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只是到了春秋中晚期,尤其是战国中期以后,由于铁农具的逐步使用、牛耕的逐步发展,犁及犁耕农业才出现和发展起来。耜耕农业是用耒耜来翻地起土,进行播种;耕作方式为耦〔ou偶〕耕,即二人相对,却行(退步)而耕。《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命司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在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木耒及木耜(耜头有木、石、骨多种)。《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zhuo卓〕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到了商周时期,除了继续使用木耒、木耜以外,出现了青铜耒耜。耒的形状是上为长木柄,下端一般分为两个齿(尖杈),青铜耒或是在两个杈尖部位套上青铜耒尖,或者将整个耒端用青铜来制作。这样,由于青铜坚固耐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甲骨文籍字作,正像一个直立的人,手持耒柄、举足踏耒肩刺地之形。在河南安阳小屯西地商代窖穴的土壁上还留存有清晰的商代的耒痕,呈形。从测量可知,耒齿长19厘米、齿径七厘米、两齿相距八厘米。青铜耜上部亦为长木柄,下端为略呈长方形的木质耜身,在耜身的下缘套上一个青铜制的、略呈长方形、扁体中空、弧刃的耜冠。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商代中期的青铜耜冠,厘米、刃宽约10厘米。其使用方式与功效与今天的铁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