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最新章节列表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毛泽东和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马克思和列宁关于革命转变的科学理论,并借鉴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科学合理的部分后,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在总结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和形成的。它的提出,集中地反映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顺利过渡的历史必然,更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的重大理论贡献。

2.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实践

过渡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不仅根据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设计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而且成功地领导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第一,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我国在借鉴列宁的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同时,走了一条同苏联不同的道路。苏联从一开始就采取集体农庄的形式,推行大型农业机械,实行整个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而我国一方面"趁热打铁",及时引导刚刚获得了土地的广大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同时根据经济落后、特别是工业化程度不高的实际情况,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通过互助合作,形成新的生产力,以弥补生产工具、特别是机械化设备不足的缺憾,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以适应工业化的迫切要求;然后再通过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逐步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对农业的改造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949年10月到1953年底,主要是积极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同时也试办初级社。农民在土地改革基础上所发挥出来的生产积极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农民的这两种积极性,是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党对于农村生产的正确领导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使广大农民迅速地增加生产,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工业原料,使农民购买力提高和国家工业品市场扩大,中央提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提高农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1954年到1955年上半年,在全国普遍建立起初级社。初级社(即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其建立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农民有土地私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农民得按入股的土地分配一定的收获量、并得按入股的工具及牲畜取得合理的代价这些条件来说,还保存着私有的性质。就其在农民以土地入股后得以统一使用土地、合理使用工具、共同劳动、实行计工取酬、按劳分红、并有某些公共的财产这些条件来说,它比常年互助组具有更多的社会主义的因素。当然,它还只是走向社会主义农业的过渡的形式,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在基本实现初级合作化的基础上,进入大办高级社阶段。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及时引导,多次召开农业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在第三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指出,要"积极领导、稳步发展";"要典型示范、不能冒进"。《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采取示范而逐步推广的方法才是正确的领导方法。总之,从1953年起,各地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中心,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迅速向前发展,到1955年6月,全国已建立6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0月底,又增加了一倍。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直接加速了全国农村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到1955年底,%,%。全国提前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基本上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从1949年到1956年短短的七年内,中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结束了长达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三、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要实行广泛的民主,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实行按劳分配,缩小三大差别等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上述思想,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的理论,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的理论,并根据苏俄的实际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尽快地实现工业化等等。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出的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