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呀!太子如今尚未及冠,且从未参加过朝会,对三国会盟的事宜更是不甚了解,臣认为太子殿下难担此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王大人见国师迟迟未表态,而其他大臣都处于观望的态度,没有一个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公然反对,生怕皇上就这样认为大家都同意了,赶紧站出来反对道。
王安林刚说完那些叽叽喳喳讨论的大臣们,顿时就安静了,都用一副惊讶的眼神看着他,整个朝堂一片鸦雀无声。
晋安帝看着他站出来后,露出一副了然的模样,食指轻敲了几下身前面的玉案后,继续百无聊赖的问道。
“哦,那王爱卿既然说太子不可胜任,那你可有什么推荐的人选?”
那王大人看皇帝没有反对,也没有说支持,顿时有些疑惑了?不知道该不该再继续说下去。
扭头看向站在一旁的其他大臣,见他们都低着头,一副不敢跟自己对视的样子。
这个时候王安林心里顿时后悔的很,都说枪打出头鸟,自己此番贸然站出来反对皇帝的决策,若是回答的不好,恐怕会招来祸患。
可是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万没有中途退缩之理,说不定这次办的好,国师大人还会帮扶一下自己,给自己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升个官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王大人这边在心里千丝百转,那边的林尚书也在心中思考着京中的合适人选。
此次三国会盟关系重大,往年举办都是由户部跟礼部联合主持,而主办官都是选择即有资历又有能力的人。
此番 若是找一个官位低的怕是镇不住人那些心高气傲的大臣。
若是找一个官位高的人,一般这种人背后都有自己的世家,或者是已经都站好队了,有自己的党羽,如果是让这种人当选肯定会为自己那边谋福利。
林启明作为大晋的户部尚书,而且还在这个位置上担任了这么多年,对大晋的国库再是了解不过了。
这大晋表面上看起来国泰民安,一副祥和的样子,但是内里其实国库早因为皇帝这么多年来大修道观,四处收罗炼丹药材而亏空。
再加上皇帝沉迷于长生,不太看管朝中大臣,导致大臣内部腐败滋生,个个都像是吸血的蛀虫一般,啃食着大晋这棵早已摇摇欲坠的大树。
别看那些大臣们口里满是仁义道德,一副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模样,但是背地里却都是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林启明最开始也怀着挽救大晋的志向,想以一人之力将整个官场的蛀虫给消灭干净。
但是努力了很久之后发现自己的力量在这些世家面前无疑是蜉蝣撼大树,被现实给打击得体无完肤。
就因为弹劾了两位大臣的贪污,自己就被外放了两年,在这外放的两年内,林启明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最后在地方努力的干了两年,重新升职回到了京城。
再回到京城的第一夜,林启明去找了父亲林国公进行了彻夜谈话,就是这场夜谈,让林启明认识到了自己的志向不过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罢了。
自此以后,林启明就将这个志向埋藏在心底,不求能改变周围其他的人,只求能够独善其身,坚守住自我的本心。
但是话虽如此,自己有时候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因为尽管自己不想与那些贪官污吏为伍,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会不可避免的会跟他们打交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就连林启明自己也不能够再坦然的说自己是清白的,毕竟水至清则无鱼,自己能够不依靠父亲林国公的势力,而是以一己之力登上户部尚书的位置,其中也多有龌龊。
但是林启明心中中仍然怀着报国之志,平时一些小的决策上自己不太去管,但是一些关乎国家社稷的大事,那就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所以此番举办三国会盟的主持者,林启明算是打定主意要来掺和一脚了,不管拼尽多大的努力,都不能让这个职位落到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手中。
晋安帝见王安林迟迟不肯回答,忍不住的开口询问道。
“怎么了?王爱卿,这个问题让你很为难吗?”
“朕看你如此焦急的站出来反对,还以为你心中已有合适的人选,那既然你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不妨跟朕说说你为何如此着急的反对呀?”
晋安帝面无表情的看着底下的王安林,冷哼一声,坐等他的解释。
“这、这……”
王安林一看皇帝这样问,顿时心乱如麻,额上的冷汗,慢慢的从面颊处流过滴落在地上,在地上留下一粒粒水渍。
自己为什么出来阻拦?那还用说吗?肯定是怕这个职位落入别人的手中啊!想让自己的人去坐上这个职位,然后从中获利。
但是这些话在心里说说可以,可不能直接明目张胆的回答皇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