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历史密码2解读十大历史另类面孔最新章节列表

第59章

第73节:我国古代的造纸(1)

我国古代的造纸

纸是用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但是纸质粗糙,数量少,成本高,并不普及。公元105年,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术之前的工艺

根据汉代的《 淮南子 》记载,一个叫仓颉的贤人发明了文字。仓颉制造文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天上往下掉粮食,下粮食雨,鬼神都在夜里痛哭流涕。文字创造出来以后,需要把它书写下来,这才能够传播,这就需要有一些良好的书写材料。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到了商周时期,人们又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简牍是比较薄,比较窄的长条。每片宽度不超过1厘米,长度从十几厘米到六七十厘米,一般的是20厘米左右,古人把一根一根的简牍,用绳索把它串联起来编成册。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册"这个象形文字。在中国比较早的古代典籍《 尚书 》的《 多士篇 》里边,它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在殷商时期,人们已经使用了简册来记录文书,记录日常使用的文字。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十分便捷,可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节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抬到宫廷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