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日本文化史最新章节列表

浮世草子、浮世绘的“浮世“,前面也已提到是现代风俗之意,说得更直白一些的话,其中也包含了“好色“的意思。师宣三成以上的作品是描绘性交场面的“春宫图“,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后期的浮世绘。虽然这源于自古以来在性方面就颇为开放的日本传统,但与上面提到的商人文化的倾向也不无关系。

商人的宗教信仰只集中在能为“生意兴隆“带来“利益“的神佛身上,完全丧失了对后世的恐惧,虽然这是贯穿整个时代的现世人生观的表现,但也是他们缺乏对人生本质的认真思考所致。

商人文化的这种特征,归根结底植根于其创造者—商人的历史存在方式中。虽然商人提高了社会地位,但他们终究局限在封建社会的藩篱中,将武士阶级当作主要顾客,从而寄生在封建体制上。由于商人并不像欧洲的资产阶级那样肩负与封建权力斗争、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重任,因此期待在商人文化中出现超出缓和封建文化扭曲现状的革新因素,是十分困难的。

正如近松的净琉璃作品中的人物台词所表现的那样,无论是武士还是商人,都认识到了人是平等的,他们将忙于挣钱的商人的生活理想视为与“武士之道“对立的“商人之道“。虽然他们已经形成了这种意识并引以为豪,但全然没想过在客观上动摇现实中存在的等级秩序。他们十分清楚,一旦武士动用权力,历尽艰辛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正面抗衡。商人不拥有建设性乃至先进性行为的根基,只有一心往来于蓄财和消费两条道上,为了发挥财富的力量,他们难免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常常在花街柳巷一掷千金、穷奢极欲,前面提到商人文化中充斥着大量与花街柳巷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正是出自这一理由。

第七章 封建社会瓦解期的文化

封建体制的倾斜与商人艺术的成熟

商品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武士和农民的贫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得日益严重。1716年(享保元年)就任第八代将军的德川吉宗发动的享保改革,目的就在于抑制这一势头,并重新强化封建秩序。在第十代将军家治治下,自1767年(明和四年)以来掌握实权的田沼意次推行的政策是与御用商人联手,这不外乎表明他试图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官商勾结所产生的金钱力量公然横行,因而受到指责,导致田沼下台。1787年(天明七年),第十一代将军家齐治下,松平定信就任老中[59],开始了宽政(1789年以后)的改革。他重新采用复古主义的政策,以整顿纲纪为目标,强行实施了诸如鼓励节俭、抑制奢侈、救济武士、防止农村荒废等各种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