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对衬字、衬词、衬句的运用有三大特点,一是多,二是“随便”,三是用途多样。似乎什么字、词、句都可以用进去。如“那个”,“这个”,“令令郎”,“是”,“着”,“得儿生”,“九不楞噔生”,“更哎更更”,“嗦啦啦嘣”等,
连“太平年”、“兄妹二人”这些名词,“上”、“两腿登”这些动词都用了进去,“哎”“哟”“噢”“嗨”一类的感叹词更不稀罕,这些衬字、衬词、衬句不但抒情性很强,而且听着就新鲜。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一些诗歌,一开口便“啊”,“啊”个不停,似乎除了这个字,中国就再没第二个字能抒发他的情感了。难道抒情的路子就是如此之窄么?“太阳下来咳子咳子哟,照满山呀么咳子咳子哟”,“你妈妈哎个打你啊噢,你给啦哥哥说,为什么倒把啊噢哎洋烟喝?”难道抒情抒得不好么?“啊”的太多,象个鼓噪的乌鸦,难免令人厌烦,令人麻木。我看,还是回过头来学学民歌吧!
第七章 青线线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艺术风格概论
人们往往习惯于用“豪放”、“悠扬”、“优美”一类词来概括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赞美固然很概括,也来的容易,但很难令人满意。因为从这些词汇中,我们得不到任何具体的感受,更无法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之林中辨别出陕北民歌的面目来。哪个地方的民歌不豪放,不悠扬,不优美呢?将这些到处都可以张贴,又无处不有的标签贴在陕北民歌身上,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还是从具体的研究中来探求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吧!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某地有一位男性瘸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起路来一起一伏,还左右闪动。这个地方有个跳舞的习俗,大家都喜欢跳舞,有人也劝这瘸子跳一个,想出这瘸子的丑,寻个开心。瘸子推辞不过,只好登场了。于是,奇迹出现了:他的短腿踏在音乐的重拍上,显得顿挫有力,富于激情;他的身体有起有伏,左右摆动,大大增加了动作的伏度,与欢乐的音乐吻合一起,给人一种热情激昂的感觉。大家万万没想到这个残废人竟比正常人跳得更好,全惊呆了,随即纷纷效仿起瘸子的动作来。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的舞蹈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一个瘸子的舞蹈,为什么能够取胜于正常人呢?为什么能够影响一个地方舞蹈的风格呢?很简单,就因为他的瘸,因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