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大师:“阿弥陀佛。”
余摇清整个人彻底隐没入周遭环境,什么都看不见了,他通过神识传音道:“颜长老,我身为别宗修士本不该置喙贵派内部事宜,不过建议贵派调查下医堂荆重山。”
颜异往余摇清所在的地方看去。
“这是聂音之传达的信息,不知真假。”余摇清用了比较委婉的说法,“贵派荆长老似乎在用不恰当的方式进行治疗。”
颜异蓦地皱起眉,神情凝重点了点头。
结束云端会议,颜异立即去了医堂。也恰好是在这时,变相陡生,含着幽蓝色的魔气从医堂深处冲天而起,鬼火很快引燃了一座楼阁。
医堂弟子皆惊,颜异飞快传了一道讯息出去,往魔气冲出的地方掠去。
他长剑出鞘,剑身化作数十道残影,呼啸着将蔓延的魔气逼回,随后剑影以魔气为中心倏地钉入地面,剑光形成一道屏障,将“鬼火”魔气整个封入其中。
那浓郁魔气弥漫所在,正是医堂弟子清修闭关之所。
萧灵倚在一间屋的窗前,小白鸟害怕地缩成一团,被迫蹲在屋脊上,充当萧灵的眼睛,望着医堂深处剑光与魔气的纠缠。
“颜异一到,不用等其他人,荆重山很快就会被制住,萧灵,你觉得他会说么?”朱厌在她灵台喋喋不休,“就算你的荆师叔为了你,绝口不提,但你猜颜异会不会对他进行搜灵?”
“知道了他是怎么治疗你的,就算你全然不知情,你猜,云笈宗会怎么处置你?”
朱厌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心疼,“萧灵,你拼死拼活回来这里,到底是为什么?”
萧灵也想知道她拼死拼活回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到了如今这样无可挽回的境地里,她到底是爬出了深渊,还是现在才算是真正跌入了深渊。
朱厌道:“萧灵,你可以求我,帮你杀了荆重山,捏碎他的灵台,他本就是罪有应得。”
萧灵低下头,将脸埋入手臂里,纤弱的肩头微颤,几不可闻道:“求你。”
安淮闻讯赶来医堂,他的剑光掠过药圃,第一次没有按照规矩落在药圃之外。
医堂弟子和伤患正有序地从内院撤出来,撤到医堂外,他匆匆穿过人群,四处张望,终于看到熟悉的身影。
“周师姐!”他踉跄地避开旁人冲过去,眼中盛满惊慌,“小白,小白出来了吗?”
周汀眼中含着泪,忍着没有落下来,摇了摇头。
安淮咬咬牙,少年瘦削的面容上绷出坚毅的轮廓,默不作声抬步往里跑。
“安淮!”周汀伸手去拦,被他一袖子甩开。
安淮抽出剑,刚踩上剑身,手腕被一人握住,铁钳似的按住他,赵稳急道:“安淮,静修堂已经进不去了,长老为防魔气蔓延,已经封了那里,你就算现在去也没用。”
周汀接口劝道:“三位太上长老都在里面,他们一定会救出里面闭关的师弟师妹,你先别急,小师妹一定没事的。”
安淮从剑上跌下来,表情有些空白,像是被劝住了。
他茫然地往里张望一眼,医堂深处的天幕上弥漫着剑光和黑气,他的瞳孔猛地一缩,从那种惊慌失措的状态中挣扎出来,问道:“走火入魔的人是谁?能引来这么重的魔气,不会是寻常弟子,是荆长老,对吗?”
他眼睛通红,但眼神却是清澈的,不等两人问答,又问道:“折丹峰大震那一日,小白接来萧师姐,你们还见过她么?”
周汀和赵稳对视一眼,回忆片刻,“小白就是那一日闭关的,师尊说她……”
“荆重山入魔了,那他之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信!”安淮深吸口气,“周师姐,我的发簪呢?”
周汀的眼泪已经忍不住,脸色变得极其难看,“被师尊要走了。”
“为什么不告诉我?”安淮瞪着她。
周汀抖了一下,没有人会怀疑自己师尊,今天之前周汀和赵稳都从没想过荆重山会走火入魔,甚至直到现在,他们没有亲眼见到,没有亲耳听到长老肯定的说辞,他们心中也是不信的。
赵稳拽住他,“安淮你冷静一点,你也知道宗门这段时日以来的情况,各峰弟子心境浮动,闭关的不少,医堂也一样,你为何非要往最坏的方向猜测?”
安淮浑身僵了一下,揉揉眉心,“对不起,我不知道,我只是……”控制不住,心里塞满了这种不祥的念头。
早知道不惹她生气了,明明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以前要闭关的话,都会乖乖告诉他一声的。
只有这一次没提前告知他。
静修堂的魔气消散得比众人想象中快,幽蓝魔气被称为“鬼火”,静修堂几乎被焚烧得一干二净,颜异来得及时,先将这里闭关的弟子护住了。
因此,耽搁了片刻。
安淮找遍了都没有找到白英,他不顾阻拦进了静修堂内,听到一个声音叹道:“灵台已经碎了。”
颜异回头看向来人,见那弟子满脸绝望的样子,怔愣了下,走过去轻拍了一下他的头,温声道:“先别哭,这里的弟子都被带出去了,没人受伤。”
安淮看一眼萎靡在地的荆重山,拽住颜异的袖摆,“可是我没有找到白英。”
【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女主这是一步步被推上不归路了?】
【原著里朱厌根本动摇不了女主的内心,到了这里却被影响得这么深】
【因为原著里她根本就经历这些致郁的待遇,自然心里就没有破绽。原著里多甜啊,哪有心思应付朱厌这个傻逼!】
【这个蝴蝶效应绝了,聂音之一个人的异常举动,崩了整部剧。】
【看这个情况,就算荆重山死了,真相也捂不住啊,难不成把安淮也杀了,把颜异也杀了?】
【朱厌,见则大兵,这个属性,谁跟他待一起都得变疯】
聂音之看到这一串弹幕的时候,已经和顾绛到达了青州境内。
从弹幕里都能看出来,云笈宗内不平静。还好顾绛带她跑得快。
不过,荆重山死了,聂音之还是开心得多吃了一碗饭。
千年的岁月,青州的城池扩建得将地貌都改变了,这里的山川水流也几经易名,焦渡山是修仙人士嘴里的称呼,青州的百姓却不知什么焦渡山了。
魔头想不起来焦渡山在哪个方向,他们在青州府又滞留了三日。
暗暗观察的仙门长老急得抠脚,在聂音之拖着顾绛出门吃饭的时候,收买了一名酒楼的说书先生,将焦渡山揉进话本子里,给他提示。
话本子讲述的是一名世家少年,被灭门仇家追杀,跌入池航山中一处悬崖,从而得遇奇缘,进入仙家宝地“刀山剑林”,取得了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辉煌归来报仇雪恨,成长为守护一方的一代大能的故事。
池航山,古名焦渡。
顾绛听笑了。
聂音之听得入神,被他笑声打断,莫名其妙地转眸看向他,“你笑什么?”
这提示都送到他眼皮子底下了,顾绛却之不恭,“吃完了,我们进池航山。”
“做什么?你也想去跳崖吗?”聂音之随口接道,过了片刻,她反应过来,慢慢睁大眼睛,“刀山剑林是真的?你是想带我去那里?”
顾绛很正经地说道:“这样以后去哪里,你才能御剑带我。”
聂音之服气:“魔祖大人想得甚是周全。”
池航山在青州境内并不算是数一数二的庞大山系,但胜在山清水秀,灵气充裕,是青州府内许多大户人家的消暑圣地,池航山外缘建了许多别院。
刀山剑林自然得和这些凡尘别院分离,隐在池航山深处,有封山结界,仙门来此搜寻过百回,都没能找到蛛丝马迹。
这回有个成竹在胸的魔祖引路,金山银山近在眼前,饶是各派长老都激动得按捺不住。
在须臾一瞬间,连金丹期的聂音之都察觉到被人注视的感觉,她是知道仙门一直在盯着他们的,若是放任顾绛这么个大魔头在世间乱窜,那正道仙门就实在失职了。
“我们不需要避开他们的视线,偷偷地进吗?”聂音之想得比较长远,这种好地方,若是让正道握在手中,万一以后他们之间爆发冲突,那不是资敌么。
顾绛环视一圈周遭的古木林荫,“他们盯着也没用,我也不知道怎么进。”
聂音之懵了,“那我们是来纳凉的?你是在给自己找消暑圣地?”
“这个地方确实不错,你可以考虑在这里买一座庭院。”顾绛朝她伸出手,聂音之伸手搭上被他拉进怀里。
绿意填满视野的虚空中出现一丝波动,顾绛屈指从中抽出红叶刀,黑红色的刀光将两人笼住。
封寒缨反应极快地猛力蹦起,在千钧一发之际,抱住了他师尊的脚。
刀光闪过后,两人连带一只肥兔子的身影随着消融的红光一起隐没。
下一刻,几道身影从四面掠来,眨眼间落在此地。
“有感觉到他们离开的方向么?”颜异问道。
余摇清半个身子都被周遭同化,他的脑袋已经控制不住开始变绿,摇了摇头,“不在此处空间了。”
“他们进去了?怎么进去的?难道这里就是入口?”
元明大师道:“顾绛似乎只是随便找个地方落脚,能带他进去刀山剑林的,应是那把刀。”
冶金门主细细感受了下红叶刀残留的刀气,扼腕叹息:“顾绛那把刀应是器宗出品,回刀山剑林,就跟回娘家差不多。”
各位长老:……
这简直是作弊!
【这本书背景里的东西有点意思,感觉很庞大的样子】
【刀山剑林,男主的金手指,原著里面桑无眠跟封寒缨一战,命剑裂纹了,就是来这里契合了一把新的命剑,成功升级,回去把封寒缨暴揍了一顿,从此占领武力高地】
【草,命剑也能换?】
【狂翻原著!书里说是用了一种术法,这不巧了吗就是阮氏遗留下来的蚕灵咒,将两把灵剑绑在一起,让命剑剑气一点点吞噬另一把,最终取而代之】
【绝了绝了绝了桑无眠绝了!老婆能替,命剑也能替,他是不是有什么古怪的XP!我愿称之为TTBOY】
【红叶回娘家哈哈哈,这说法怎么这么可爱呢】
刀山剑林内,聂音之刚站定就看到这些弹幕飘过。
她看向顾绛手里回到娘家的红叶刀,冰冷的暗红长刀嗡嗡不休,看上去很是激动。
顾绛松开手,红叶从他手里一冲而起,化作一道红光围着两人极速转圈,快把聂音之转吐了,“你的刀……竟如此活泼。”实在令人想象不到。
“去吧。”顾绛摆摆手,赶苍蝇似的,表现出了十足的嫌弃。
红光倏地射远,朝着一座黝黑的庞大山脉而去,那山是真的黑,仿佛墨玉,但山上遍插的刀刃又令整座山折射出斑驳的光。
只能用“五彩斑斓的黑”加以形容。
红叶刀一溜烟窜到刀山上,所经之处,刀鸣声嗡嗡,把刀山上的留守刀们都整得老激动了。
聂音之设身处地想了想,她要是刀山上一柄刀,被上千年地埋在这里,有个家伙回来疯狂招摇,说不定会想打它。
她才这么想,红叶刀光就猛地撞上了什么东西,发出一声惊天巨响,落入了刀山中。
聂音之震惊,一把抓住顾绛,“你的刀!”
顾绛啧一声,用后爹般的口气说道:“没事,别管它。”
聂音之:“……”她觉得红叶一定是回娘家诉苦去了。
作者有话说:
请咕酱和音音为大家诠释一下,何谓“同床异梦”:
咕酱:老婆研究衍生术尽想着折腾我。
音音:我要种出一片森林!我要开后宫!怎么可能在一片叶子上吊死。
*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诗经》
*嫁梦:令人黄粱一梦,可以编织梦境或自由出入,以至能影响现实也。——《历代神仙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