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虎臣的回答,《报冤》云:
虎臣笑道:“便是这恶物事,偏受得许多苦恼,要他好死却不肯死。”
《随笔》云:
便是这物事,受得这苦,欲死而不死。
《随笔》较简练,也更像宋朝人的语气。《报冤》“虎臣笑道”,“笑道”颇无道理,为何而笑?
贾似道原是想服毒自杀的。《随笔》云:
虎臣一路凌辱,至漳州木棉庵病泄泻。踞虎子,欲绝。虎臣知其服脑子求死。
《郑虎臣报冤》写得较细致:
似道自分必死,身边藏有冰脑一包,因洗脸,就掬水吞之。觉腹中痛极,讨个虎子坐下,看看命绝。
脑子、冰脑,即冰片,是龙脑树干分泌的香料,过去常掺入香末同烧,“瑞脑销金兽”便是指的这东西。中药铺以微量入丸散,治疮疖有效,多吃了,是会致命的。
似道服毒后,还是叫郑虎臣打死的。《郑虎臣报冤》:
虎臣料他服毒,乃骂道:“奸贼,奸贼,百万生灵死于汝手,汝延捱许多路程,却要自死,到今日老爷偏不容你!”将大槌连头连脑打了二三十,打得稀烂,呜呜死了。
这未免有点小说的渲染,《随笔》只两句话,反倒干脆:
乃云:“好教作只恁地死!”遂趯数下而殂。
《木棉庵郑虎臣报冤》应该说是历史小说,严格意义的历史小说。是小说,当然会有些虚构,有些想象之词,但检对《山房随笔》,觉得其主要情节都是有根据的。其立意也是严肃的:以垂炯戒。这和《拗相公饮恨半山堂》的存有偏见,《苏小妹三难新郎》纯为娱乐,随意杜撰,是很不相同的。现在许多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电视剧,简直是瞎编,如写李太白与杨贵妃恋爱,就更不像话了。我觉得《木棉庵郑虎臣报冤》是短篇历史小说的一个典范:材料力求有据,写得也并非不生动。今天写历史题材的作品仍可取法。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一九九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载一九九一年第一期《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