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说了很多,但是有些人听了进去,有的人压根不信这一套。他们觉得这个老头子肯定是不说实话,哪能这么简单?!
他们的孩子被称为纨绔子弟,整天就知道窜来窜去,给自己找事不说,还经常给家里找事情。
……
因为老先生知道村子里的孩子们坐不住,而且一开始如果就讲孩子们学习起来比较麻烦困难的字词的话,那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更低了,于是,老先生抓住了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就先用故事来上课。
而且,老先生也不是什么故事都讲的,按照老先生的说法,他选择的故事都是有讲究的,每一个故事里边其实都蕴含着很多知识和道理,还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
比如老先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以前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大禹,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
看着孩子们着迷的眼神,老先生讲的更加起劲,“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
“孩子们,最开始啊,尧对鲧不大信任。但是那个时候的首领们都和尧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尧答应了鲧治理水灾,可是他花了九年时间治水,也没有把洪水制服。最后,他因为治理失败,就这么被处死了,但是在他死前,他和他的儿子大禹说,你一定要把水给治理好,大禹也答应了父亲。这就是约定,你们以后一定要牢牢的记住,约定的时间不能晚了,答应人家的事情也一定要完成。
大禹父亲死后,大禹接手治理水灾,因为父亲的方法没能成功治理水灾,所以大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吸取父亲教训和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治理水灾。所以,我们以后做事情,也不能死脑筋,要知道变通。
大禹先是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孩子们,你们看,大禹就是这么伟大,他和大家一起劳动,而且他不怕辛苦,尽管走路都困难了,但是他也没有放弃,你们以后遇到了困难的事也不能放弃啊!
大禹和大家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的水消失了,所以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十年的时间,大禹没有时间顾自己的事情。所以就有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当时,老先生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只是孩子们在那里,很多大人因为好奇老先生的讲课当时,也都去听了听。本来他们只是想简单地听一听,谁知道这一听就停不下来了,一直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也没有离开,还是和自己家的孩子一起放的学……
他们也都知道了,老先生的故事,不只是讲故事,更多的是在讲做人的道理,有时候,这些比认识字还要重要。家长们很满意,也就都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