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河川流不息,30多年后,龙门水文站“守门人”、我的老同学兼朋友兄弟的田双印治黄人生悄悄和他的父亲发生了重合与叠加。
那一刻,他终于读懂了父亲的“黄河魂”。田双印在内心深处与儿时缺少父爱的自己和解,继而敞开怀抱,接纳被时光印证的父亲的守河初心,也握紧了手中传承不断的治黄接力棒……
老同学田双印,在1986年高中毕业后,十八岁时就参加了工作,30多年来,他恪尽职守,驻扎水文一线,是“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获得者,也是全河职工学习的榜样模范。
老同学田双印驻守多年的黄委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龙门水文站,是全河唯一一座建在悬崖上的水文站。这里是神话中“鲤鱼跃龙门”之地,两岸山势高耸、峭壁夹峙,他和同事只能乘着晃悠悠的水文吊厢出行,与外界的联系维系在一根横越黄河的钢索之上。
虽则环境清苦,老同学田双印却甘于坚守。因为传承自父辈的信念,让他真正理解了这份职业的重要与光荣。他说自己是守在龙门峡谷的守门人,坚守的人生价值就是“把脉江河苦与乐,守护国家安与平”。
长大了之后,他终于给看到了父亲眼中的“光明和光荣”
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老同学田双印在悬崖小站上尽责孤守?是什么人启迪了他最初的治黄人生?很少有人知道,一开始老同学田双印踏上水文之路,竟是因为和他的父亲“较劲”。
他的父亲是位“老水文”,在田双印的记忆里,只有在春节或者秋收、芒种的时候才能见到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年到头相处十天八天,他的父亲就又要回到工作岗位。儿时的他心中有不解,也有埋怨。1986年,十八岁的田双印也成为了一名黄河水文人,他当时给我说:“我只所以放弃了高考,选择去水文工作,就是因为自己憋着一股劲儿,要证明给父亲看,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我是可以兼顾工作和家庭的。”他要做一个和父亲不一样的人。
带着改变的念头,老同学田双印踏上父亲走过的水文路,这一走就是30多年。
这30余年,他辗转甘谷、龙门、三门峡、河津、潼关等多个水文站,经历过大洪水中的风雨搏斗,也品尝了与家人常年分离的牵挂与心酸。
“年初,我们要备汛,汛前准备任务繁重,一旦准备不周,会对汛期测报造成极大影响,所以不敢擅离。进入汛期后,又需要做到水情24小时值班,一刻都离不了人。黄河一年四汛相连,我只能找汛情平稳的时候,偶尔回家几天。我们也想家想父母,但是我们离不开大河和峡谷,因为我们的职业在这里,我们的责任就在这里。”现在的田双印,从不在站上摆放家人的照片,因为每年能见家人的次数很少,放了照片怕徒增伤感,他说这叫“眼不见,心不念”。
对于这些付出,老同学田双印说,自己有些遗憾,但并不后悔,也没有委屈。因为他的父亲在日记上的一句话一直在陪伴着他、激励着他:“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锻炼人,越是要看到光明和光荣。”
老同学田双印与他父亲的和解,在20多年前。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老同学田双印拿到老人留下的一只木箱。掀开箱盖的他,看到了封印在时光里他的父亲艰辛与伟大:父亲田金锁生前的工作照片、工作日记、家人信件,还有厚厚一叠献身黄河的荣誉证书……箱子里整齐码放着一位老水文人波澜起伏的人生。
“田金锁同志:您为治理黄河辛勤工作三十年,在人民治黄四十周年之际,为表彰您的业绩,特发此证。”田双印常常抚摸着平整的荣誉证书,回想儿时父亲的音容笑貌。小时候父亲从未与他提及这些荣誉和成就,他也不曾想到,自己心中埋怨多年的父亲,原来如此可敬。
“小时候父亲会往家里写信,母亲经常把信看好几遍。母亲一看信,我就知道她想父亲了。”田双印看着满满一箱子的回忆,这里面承载的都是父亲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