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北京逛庙会,无意中听说了一个故事,涉及到建国时期某件秘事,很特别,跟大家讲一讲。
这件事情嘛,还挺敏感,所以我模糊处理了一些细节,大家当故事看就好了,不用深究。
事情源于前几天看庙会,老北京的庙会是初一到初五,我带着你们的生一宝宝去了龙潭庙会。
好多年没看过庙会了,我印象中还是七八年前,那种热热闹闹的天桥范儿,什么拿大顶,翻筋斗、三把刀、大铙钹、变戏法,结果一看,全是什么鬼套圈、扔篮球,砸金蛋,关键我还老砸不中。
再逛逛街前门大栅栏,冻了个臭死,最后在北京坊喝了杯红茶,买了二个卫兵熊。
去北海公园滑冰吧,据说冰都化了,不让进,算了,还是去王府井吧。
去王府井,是怀旧。
生一宝宝家的祖宅,就在王府井,正经的大宅门,她每次说起来,都很得意,所以我们也要照顾照顾她的情绪嘛,配合配合她,这次顺带去看看。
他们家这个祖宅,文革时被接管了,然后组织上给他们安排了不少贫困户,这些人嘛,对于这种大地主有着天然仇恨。
他们把影壁、假山这些封建腐朽的东西砸了个稀巴烂,养鱼的套缸(一套有十八个),小的砸了,大的当洗衣盆,几百年的石榴树砍吧砍吧,当了晾衣架,所以她太爷爷实在难受,索性算了,不要了,举家迁回了保定。
后来这个院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也就不知道了,也是眼不见为净。
这次过去一看,发现大门紧闭,什么都看不到了。
生一宝宝有些遗憾,说其实看了也是白看,因为也没有什么了。
据她太爷爷说,老北京四合院讲究“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所以院子里全是鱼缸、鱼盆,这些鱼缸是汉白玉石雕的,大大小小,都是成套的,还有鸟,黑色的是八哥,五颜六色的鹦鹉。
她说,老北京的石榴树啊,也不跟现在一样,讲究“三白”,就是白花,白皮,白核,也被称为冰糖石榴,这石榴很甜。
虽然看不到里面,不过我是谁啊,我背着手,研究了研究这个大门,就能给他们家猜个差不多。
古人说“门当户对”,这个“门”啊,其实代表“户”的,有很多讲究。
你先看大门的位置,一般的大门是直接嵌在墙里的,如果这个大门,做了一个塔楼,就是凹进去一块,那就厉害了,这个叫光亮大门,也叫金柱大门,说明这家是当官的,这是官宅。
我们再看门框,顶上要是有花纹,叫做“雀替”、“三幅云”,这个像军装上的肩章,指的宅子主人的品级等,这种看一看,就知道这家大概是什么情况了。
最后再看上面的牌匾,家里要是出过状元则是“状元及第”,做过外任官的,有些挂当地乡绅送的牌匾“爱民如子”、“清廉方正”这种。
生一宝宝家就简单了,没有门楼,也没有“雀替”、“三幅云”,虽然大门很气派,那也是富而不贵,祖上没出过大官。
这种啊,叫做如意门,算是大地主,大财主家。
再看看牌匾,牌匾也没有,倒是有一个拼出来的雕花,已经磨损得很厉害了,断断续续的,辨认了很久,能看出来是“紫气东来”。
我乐了:你们家祖上信道教啊!
她点点头“我太爷爷以前是XX省的佛教协会会长。”
我哈哈大笑:“那你们家应该写阿弥陀佛才对啊!”
她也笑了,说他太爷爷属于新派,订报纸、读杂志,研究军事,他们家是冀中大族,家里开着酒厂、煤场、绸缎庄、粮库,还是大地主,大半个县城的土地都是他们家的。
然后他没事也喜欢研究研究宗教,其实就是钱多,没事就捐,修庙做法事什么的,名声也不错,所以挂名做了个会长。
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啊,富而不贵,终究没有安全感,随便一个保长都能欺负欺负你,所以他太爷爷一怒之下,将三个儿子全送到了大名鼎鼎的保定军校。
大家可能不了解保定军校,其实这才是中国的将军摇篮,军王之王。
保定军校当年有多牛逼?
它出了一千多名将军,像段祺瑞、吴佩孚、白崇禧、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都出自这个学校。
大家熟悉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官,基本上都出自保定军校。
而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为了拉拢保定军校系,专门捐资给保定四校同学会,说自己其实也是保定系(念过预备学校)出身,让大家多亲近亲近。
那么为何鼎鼎大名的保定系,都不怎么宣传呢?
因为啊,保定军校太早了,中国第一座新式军校,所以他培养的将军啊,主要都是国民党军。像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里,有七个毕业于保定军校,后来的五虎上将里,有三个也是出自保定军校。
所以这个啊,也能理解。
之前说了,生一宝宝家祖上,是著名的冀中望族,非常有钱,大本营就在保定,所以他们家流水一般使钱,终于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保定军校。
这三个儿子嘛,大儿子比较懒,早操起不来,而且他老分不清楚左右,后来给退回来了,后来在北京念了景山学校,娶了北京一家书香门第的女儿,平平常常,倒也不错,就是生一宝宝的爷爷。
二儿子嘛,吊儿郎当,在那边混日子,倒是拉了不少关系,后来去了南洋,发了大财。
三儿子,生性坚韧不拔,认真负责,很受当时一个师兄喜欢。
这个师兄是山西人,他毕业后回山西,加入了阎锡山的晋军,后来因为作战勇猛,第二年就做了排长。
然后这个排长就给他发了一个电报,说你要是没有什么好去处,你就来我这里吧。
然后他就去了山西,成了这个排长的副手。
这个排长非常厉害,作战勇猛,体恤下属,七年升六级,从营长升到师长,他坚韧不拔,善于守城,后来打出了著名的“涿州守城战”,也是中**事史上著名的守城战。
涿州战役后,他被张学良软禁在保定,后来侯少白、崔笑如等联合当地乡绅,给少帅身边的人巨资行贿,才将他给赎回来,送到了天津。
这里说的乡绅,就是生一宝宝太爷爷,他们家当时几乎倾家荡产了,给他赎身。
当时花了多少钱呢?
这个她也不知道,就听她太爷爷说,反正当时卖掉了保定府半座城的商铺。
他们家花了海水一般的银子,保下的这个人,就是傅作义。
当年跟着傅作义的那个师弟,就是他们家那个老三。
傅作义这个人,如何评价,这个自然有史学家来讲述。
这个我也不专业,也不是特别关心,我关心的是,他是不是爱国?
我后来查了查,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后,傅作义喊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口号,率部在怀柔与日军恶战,三六年率部发起绥远抗战,收复了红格尔图、百灵庙等北疆要地,后来历经长城战役、忻口战役、太原战役、百灵庙战役、五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斗,那真是和日本人血战出来的抗日名将,连**都赞扬他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声”。
那他后来和平解放北平,是不是真心的呢?
这个很难讲。
因为好多人认为,他当时确实没办法,大半个中国都被打下来了,他守着一个孤城,面对十倍兵力,确实也没意思。
而且嘛,自己女儿都是GCD,他还能折腾什么?
不过他也有底气,毕竟自己是守城之王嘛,涿州他都能死守,北平他也能守,大不了鱼死网破嘛,所以当时北平和平解放时,还是很尊重他的。
当时傅作义先生谈判,其实关于他自己、家人的很少,主要是对于自己兄弟的安置。
后来根据公布的协议条款,对于这些“兄弟们”算是非常照顾了:凡是不想干的,全部发3个月粮饷,让他们回家;年轻军官希望学习者,可保送进步院校深造,毕业后分配工作;希望留在原部队的,原职原薪不动,享受解放军同级别军人的福利和待遇。
甚至包括,原国民党军的军官中的“死忠分子”想回归**阵营,想去西北的送到**占领的风陵渡,想去东南的送到上海国统区,所经解放区一律放行,甚至还给发路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