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打算直接开更,但是有一些变故要回去了,所以再存两天稿定时发送~
1837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三年,正四品官员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喜获一女。
她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
咸丰登基第二年,她被封为贞嫔,一个月后,晋升贞贵妃,又过了四个多月,就被立为了皇后。
如此快速的晋升,史上堪为少见。
咸丰帝从小患有腿疾,才智上又不如弟弟恭亲王奕?聪明。
他的皇位得来全得益于道光帝面前表演出来的“忠厚仁义”之道。
但他心里很清楚,其实他什么都干不好。
咸丰帝的自卑一直深埋在心底。
这一点,后宫的那些嫔妃个个都无法体察,她们每日都在忙着给自己占取皇帝利益的份额。
可是皇后看出来了,皇帝的风流成性,不务政事,都是想给自己一个逃避的空间,摆脱心中那份对局势无能为力的痛苦。
咸丰帝身边的宫嫔已成百上千,他还是觉得不够,慈安作为皇后,便向他推荐身边的宫女以解其忧。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前,咸丰帝逃往热河避难,慈安和慈禧都随之前往。
那段时间,咸丰帝的脾气特别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拿身边的宫女太监打骂出气。
慈禧早已被咸丰冷落一旁,只有慈安尚且能安慰皇帝少许。
《崇陵传信录》记载:
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
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此记载虽属野史未可全信,但慈禧对权势的野心在咸丰帝看来必定已是昭然若揭。
他于热河弥留之际,唯召慈安一人至床前,授予皇后“御赏”大印。
八大顾命大臣的政令需同时盖上皇后的“御赏”印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才能生效。
而同治帝的“同道堂”印由慈禧代为保管。
由此看来,无论是顾命大臣还是慈禧,一切代为执行的权力都必须先经由慈安的认可。
咸丰可谓是把后来由慈禧夺取的摄政大权一手交予了慈安。
《后宫甄嬛传》中惠贵人说:
人心贪婪,总是进了一步,还想再进一步,
若是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存长久之道啊。
慈安身为皇后,从不存就一颗贪婪的心,她想要的,不过是一点安稳平常的日子。
皇帝于她而言,与其说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不若说是她爱而敬的丈夫。
联合慈禧垂帘听政:诛乱臣深谋远虑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
历史把毫无野心的慈安推上了政治舞台。
慈安原意只想协助咸丰帝任命的八大顾命臣辅佐同治帝治理朝政,待到皇帝亲政日,再将政权归还于他。
却未料先帝尸骨未寒,热河这边的内政局面已让她不寒而栗,义愤填膺。
《大清穆宗毅皇帝实录》有载,这几位赞襄王大臣平日里跋扈不臣,悖逆狂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
面对他们如此的挑衅皇权,肆意妄为,慈安尽管娴静贞淑,也无法容忍皇帝的权威遭到践踏。
慈禧来找她提出翦除顾命八大臣时,慈安一口答应了。
慈安当时掌握着清朝政权天秤的两端平衡,无论她往哪边稍加倾斜,另一边必成危如累卵之势。
慈禧是为着谋取私利来求助于慈安的合作,相比之下,慈安却看得更远更深。
她对慈禧说:
吾两寡妇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
她邀来慈禧在养心殿同住,只为两宫团结一致对外,以稳定清朝摇摇欲坠的局势。
《清宫遗闻》中又有记载说:“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
慈安优势在于其德,因其有德,才主掌了朝中大诛赏大举措的政令大要。
她与慈禧一起垂帘听政,但实际上少闻外事,并不争权,慈安心里甚是明白,在处理政事这点才能上,她不如慈禧,所以她愿意放手让慈禧去做,自己乐于管辖后宫。
慈安深知攘外安内的道理,而在这一点上,两人倒又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