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北平庆寿寺。
道衍和尚在禅房里拿着一本《三国志》仔细地读着。
在他身后侍立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看上去十三、四岁的样子,眉清目秀,一双眼睛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
“世人传诸葛孔明智慧过人不过尔尔,隆中对三分天下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十分的自信。”道衍和尚放下书轻声说道。
小和尚忙给他递上茶:“能够算定天下三分他也算是个厉害的人物了。”
道衍和尚微微一笑:“他若真是智慧了得便当辅佐刘玄德一统天下,以智者谋臣而言他并不合格,三分天下之说不过是给自己寻了个退路,找了个借口罢了。”
小和尚眯着眼睛:“倘若是师父便当如何?”
道衍和尚摆了摆手:“算了,想当然的问题没有什么意义,不过为师自信不会比那孔明差。”
小和尚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师父,燕王真能够成为大明的皇帝么?”
道衍和尚淡淡地说道:“若是无我便无他,若是有我他又何愁大事不成?”
小和尚又道:“师父,若燕王真成就了帝业您是不是会出山做一个千古名臣?”
道衍和尚望着小和尚:“假如你是为师你会怎么做?”
小和尚想了想说道:“自然是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名臣了。”
道衍和尚摇摇头:“自古以来只有千古一帝,何来千古名臣?”
“那魏征不就是千古名臣么?”小和尚不解地问道。
道衍和尚叹了口气:“书上那般写你也信?自古以来都是伴君如伴虎,你别看现在燕王敬我,亦君臣亦师友,一旦他登上了皇位,那个时候他与我之间就有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唐太宗与魏征也是一样,魏征其实并不受太宗重用,甚至太宗皇帝屡屡有杀他之意,只不过最后还是没有对他下手,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和尚自然不解其中深意,他只得摇了摇头。
道衍和尚又说道:“那是因为唐太宗需要魏征,不过他的需求是要借着魏征来证明他是个明君而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人为镜,见己不足,你听听,这些话说得多好,可是你再看看太宗皇帝的所作所为,他真将魏征的话听进去了吗?且魏征这样的名臣也只是特例,他是遇到了一个需要用他来成就千古明君的李世民,否则他是不能容于世的。再看看古往今来并不缺忠臣良将,而最终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个下场?没错,他们后来确实史上留名,可他们这千古名臣当时却是拼了性命才换来的。”
小和尚似乎有些明白了:“那师父为什么还要帮助燕王?”
道衍和尚说道:“我助燕王只是为了证明我有这个能力,并不表示燕王即位之后我会去做一个名臣。法悟,你也算是熟读史书的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走,走狗烹的道理你不会不明白吧?况且燕王想得到天下并不容易,至少一点那是名不正言不顺,这样于我而言更是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所以便是他得了天下也不会再像如今这般对我。”
小和尚听了一惊,他说道:“师父,到时候燕王不会对你……”
他的话没有说完道衍和尚便笑着说道:“倘若为师连这点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那为师又怎么配做千古谋臣呢?放心吧,为师定能够全身而退。”
小和尚听了以后才放下心来。
“法悟,让你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好了吗?”道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然后轻声问道。
小和尚认真地点了点头:“都准备好了,只要他们敢来那便休想离开庆寿寺。”
道衍和尚“嗯”了一声:“他们是一定会来的,为师不会算错。”
庆寿寺外,茅先生带着他的人已经到了,留下四个人在寺外等着接应,其他人跟着他一道从旁边的围墙翻进去,十几个人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寺里的空地上,正对着他们的便是大雄宝殿。
只是寺里很安静,竟然看不到一个僧人。
“老大,好像有些不对!”一个手下轻声说。
茅春皱起了眉头:“有何不对?”
那手下说道:“据我所知这个时候应该是和尚晚课的时辰,怎么这儿这么冷清?”
茅春对寺庙并不熟悉,不过听到那手下这么一说他也不由得警惕起来。
“你们几个,先过去看看!小心别露了行藏。”他提着亮着灯火却没有一点动静的大雄宝殿说道。
三个黑衣人由暗处往那大殿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