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兵士的服饰中,甲衣是依兵种作战实用性而配备的,以冠饰形式和甲衣色彩的不同来区分官兵地位。
在春秋以前,战士的护体设备主要是皮甲,战国时虽然出现了铁甲,但皮甲仍是重要的装备。秦军相比其他六国则有进一步的发展,装备有坚实精密的金属盔甲,品类完备,制作精密。甲衣由前甲(护胸腹)、后甲(护背腰)、披膊(肩甲)、盆领(护颈项)、臂甲(护臂)和手甲(护手)等部分组成,视兵种、身份、战斗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将官所穿的甲衣,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固定,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
普通战士的装束,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二三四枚不等,最多者不超过六枚。
秦国兵器
秦剑
秦剑为青铜所制,剑身呈柳叶状,又细又长又尖,长度均在81~厘米,远远超过战国时期其他几国的长剑(长度一般在50~65厘米),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秦剑虽长却不易折断的秘密在于,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出土的秦剑还在剑身上镀了铬,一方面使剑锋利异常,一方面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秦铍
铍是古代著名长兵器之一。铍的外形极似短剑,铍之锋和短剑相同,平脊两刃,铍身断面为六边形,形制极像短剑,长30~35厘米,后端为扁形或矩形的茎,在茎端开有圆孔,以便穿钉固定在长柄上。长柄是长3~米的积竹柄或木柄。铍与长柄组装后,是一种极其锐利的刺杀兵器。铍之(即长柄)有积竹、木柄两类,而铍本身也有扁茎铜铍和铜铍两种。铜铍主要流行于战国时期的楚、赵等国,扁茎铜铍则主要流行于秦国。
秦弩
秦弩分为两种。一为弩,或称蹶张弩。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同时,为求弩机更坚固,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郭强化机槽。据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能够达到三百米,有效杀伤距离在一百五十米之内,远远高于当时任何一种弓。此外,秦弩上装有特殊部件“望山”,为秦弩机上的简易瞄准器,借此秦军远程攻击的精准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连弩之车
所谓“连弩”,连意为连属,指箭矢上系有绳,可以回收。连弩之车最早见于《墨子·备高临》:“备临以连弩之车。”据记载,它有“两轴三轮”,可能以车为架,以辘轳引弦;箭矢长“十尺”,矢端连系绳索,如同弋射,可用辘轳卷收。《六韬·虎韬·军用》载有“大黄参连弩大扶胥”,就是这种战车。车上的连弩,可发十尺长的箭,单是铜制机郭就有一石三十钧(合现三十四公斤)重。
秦箭
与一般带倒刺的箭头不同,秦弩箭的箭头是三棱形的。专家经过风洞测试之后发现这种箭头完全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不容易受到风速、风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大提高了秦箭的命中率。
吴钩和殳
吴钩(也称金钩),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呈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厘米,~厘米。因流行于吴越地区,故此称之为“吴钩”,也是一种仪卫兵器。
殳其实就是一种棍状兵器,带有浓厚的原始兵器色彩。在普通木棍的一端套上青铜头,以加强木棍的杀伤力。不过进入战国之世,这种简单而又精美的兵器渐渐被其他更实用也更强劲的兵器代替而退出了战争舞台,最终沦落为象征权力和荣誉的礼器。
攻城器(云梯、投石车、临冲车)
云梯的发明者相传是公输般。战国时期的云梯由三部分构成: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投石车问世于“弹”后,也就是石弹出现更早,先有“弹”后有“机”。据《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
临冲车是大型战车,每车二十四人推,八个车轮,车上竖旗立鼓,载武士数名,装备矛、戟、强弩。车外用坚厚的皮革遮蔽,利用自身的高度,从车中直接向城内射击,也可用来接近城墙,破坏女墙(垛墙),直接攻打城墙上的守敌。
秦之礼仪
祭礼
祭祀神鬼、祖先等礼仪的总称,祭祀者向所祭对象敬献祭品,以表达自己的敬畏之心,并期冀获得所祭对象的庇佑。《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说法,是为华夏礼仪之首。
冠笄礼
古代的成人礼,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标志着行礼者正式成人,从此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包括择日、戒宾(邀请亲友)、筮宾(以占卜方式选择德高望重者主持)、加冠(笄)、取表字等环节。
射礼
来源于儒家六艺之一的“射艺”,类似射箭比赛,但兼有运动、礼仪、宴饮等内涵,体现的是华夏先民的尚武精神。
昏礼
婚礼,因在黄昏时举行而得名,取阳往阴来、阴阳交汇之意。其时的昏礼气氛与如今的热闹喜庆大不相同,讲究简朴肃穆。新婚夫妇衣着也非大红,而是玄黑色礼服。共计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又以合卺(共用一杯饮酒)同牢(共食一牲之肉)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