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墨菲定律最新章节列表

第50章 生活智慧:用心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天(6)

【适者生存法则:善变,才能应万变】

尼日尔有一株合欢树,生长了1800年。这株合欢树长在撒哈拉大沙漠,那里气候干燥、环境恶劣,虽然这株树枝叶干燥,叶脉细小,但却长年健壮地活着,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为此,这株合欢树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爱戴,被视为“神树”。

于是,人们给合欢树剪枝修杈,浇水施肥,又加设围栏,百般呵护,未曾料想到的是一年后这株树竟突然死了。

人们异常惊骇,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专家解释道:生活环境太优越了,树便不适而夭。

生存环境恶劣,却可以“生”,生存环境优越,却可以导致“死”,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事实上,合欢树之死,恰恰验证了生物界中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得出来的重大研究成果。它的本意是说,不能适应进化的物种都将遭到无情的淘汰,凡是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想想看恐龙为什么会在地球上消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生物濒临灭绝?因为它们不能适应变化中的环境。

反过来,仙人掌何以在茫茫大漠中顽强地挺立?为何只有蜡梅能在寒冬中绽放?就在于它们在恶劣的条件下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方法。

其实,人与生物同理。生存,不但是自然界生物的本能,更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条金科玉律同样适用于人类。人的生存,同样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能够适应,你就会“发展”;不能适应,你就会“退后”,就会被成功所淘汰。用句通俗点的话来说,也就是——善变,才能应万变。现实生活中,不难遇到这种情境:一些人由于受周边环境或社会某种现象的影响,由最初的看不惯到引发不满,或愤世嫉俗,牢骚满腹;或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在工作中,这类人一定会把上下级关系搞得很僵,同事之间也紧张不已;在生活上,这类人也只会给家人带来麻烦。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既然上司不喜欢也不招同事欢迎,那么升迁肯定无望;家人被搅得心力交瘁,估计家庭气氛也不会和谐。总之,这类人要获得成功,基本是无望了。

相反,有的人即使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依然乐观开朗。他没有抱怨,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种种变化。不用想也知道,这类人的前程定会一片光明。因为以他开朗的性格、积极的态度一定会与上司、同事相处融洽,相应地,家庭也和谐美满。

同样是身处恶劣的处境,为什么有的人收获了成功的人生,而有的人却恰恰相反呢?这同样是一个关于“适者生存”的问题。这就好比家门口有座大山,不适应者天天郁郁寡欢,抱怨大山遮挡了自己的家园,让自己生活得不自在;而适应者则天天乐哉优哉,沉浸于大山给自己创造的幽凉舒适环境之中。善变,让人真正成了自己命运的主宰。

从理论上讲,人对环境有四种基本反应:第一种是离开环境;第二种是改变环境;第三种是适应环境;第四种是抱怨环境。不用想也知道,第一种、第四种终究会被环境淘汰,第二种、第三种可以从中找到新的生机,成为适应环境的佼佼者。

所以,当无法改变现状或客观环境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学会适应,学会接“轨”,为生存开出一条顺畅的通道,拓宽自己的空间。具体怎么做呢?

1.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在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浅了一些,那就改变我的国家吧,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曾从大文豪托尔斯泰的书中读到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这句话与墓碑上的“名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要改变现状,就得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