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雾气环绕着小小的于家村,远远看来,像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进出,辛苦劳作的村里人,起的一向这么早。
于明珠醒来的时候,身边的汉子睡得打呼,她摸索着将衣服穿上,来到厨房做饭。
米粮已经见底,院子里的菜大多也没到时候,于明珠绕了一圈,勉强凑齐了食材。
厨房里传出叨叨叨的切菜声,直至这个声音下去,院子中的其他人才渐渐苏醒。
于母来到厨房的时候,于明珠已经将菜下锅,正坐在小板凳上对着燃着的灶坑发呆。
“明珠啊!辛苦你了。”这是于母每日必说的话。
“没事。”于明珠随口应了一句。
厨房很快就又剩下于明珠一人,她垂眸看向自己的手,结婚不过短短六年光景,和还是姑娘的时候相比,这双手已经苍老了太多。
于明珠的目光变得有些恨恨。
厨房的门再次被推开,于兴武揉着眼睛说“还没做好饭啊。”
于兴武的问话彻底点燃了于明珠心中的怒火。
“就知道问,饿了怎么不自己做,肉呢,结婚前你不是说天天都能让我吃上肉么?”于明珠即便愤怒着,仍然压低声音,不想让外面听到夫妻间的争吵。
“唔……我……”于兴武讷讷地应着,垂下的双拳紧紧握着,没有一句辩解。
等到于家人围在厨房吃早饭的时候,已经看不出这两口子曾吵过架。
“成龙呢?”于父坐在首位,手中的烟袋被他敲击到餐桌腿上,烟灰簌簌地掉落。
“哥哥说去二哥家看看。”坐在一旁的双胞胎妹妹成凤回答。
于家的四个子女,分别叫做兴武、兴文、成龙、成凤,能看出他对子女的美好愿望。
被念叨的于成龙很快从外面跑回来,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爸……妈……二哥带着……二嫂……出门了……”
这句话全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尤其是于母,她腾地站起来,有些弯曲的背仿佛都挺直了不少。
“明珠跟我走,你们在家等我。”一句话被于母说的气势无比,像是即将从战场上胜利归来的战士。
于家其他人都用期待的目光望向出门的于母和于大嫂,桌上的饭菜好似都变得索然无味。
于父坐在原处,将烟袋填装好新的烟叶,吧嗒吧嗒地抽着,没有说话,也没有阻止。
而于小宝因为太小,已经开始对着满桌子的蔬菜流口水了。
今年刚六岁的于小宝都知道,奶奶和妈妈每次找二叔,就能带回来肉。
于家对门起的更早一些,年过五十的于二爷坐在门口的石头上享受夏日早晨的清凉。
“于大家媳妇,这一大早是干什么去啊。”于二爷看到于母出门,打招呼道。
“散散步。”于母笑着说,脚步没停,转眼就走远了。
于二爷的妻子出来叫他吃饭,却见于二爷对着远处蹙眉。
“当家的,吃饭了。”
“不对。”于二爷撑着膝盖站起身,“老婆子,你也跟我去看看。”
“这是咋了?”
“哪有人大早晨散步的,于大家媳妇去得是二文家的方向,这是又打算欺负二文了。”于二爷回屋取了拐杖,连早饭都不吃,带着老婆子往封景家走。
这些年,于二爷住在于家对门,是全村里最了解他们家的人。
其他人只传于兴文越长越坏,于二爷却是看着于兴文一点点被改变性子的。
不到十岁的小男孩在院子里玩的开心,于母就会突然冲出来,因为那对龙凤胎自己玩摔了训斥他。
亦或者小男孩回家晚了,不一会哭着跑出来,于二爷一问,原来家中连他的饭都忘记留了。
这样的事情,在于兴文的童年数不胜数。
于二爷曾经有个儿子,小小年纪不幸夭折,他看着和自家儿子相似的于兴文,格外心疼。
事实证明,于二爷并没有瞎担心,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赶到封景家时,于母刚好出来。
“于大家媳妇,怎么去一趟这么快就出来了。”于二爷拦在于母身前,目光落到她怀里的布包上。
早晨没有上工,于二爷一路走来不放心,招呼了不少闲暇的村人跟着过来。
即便封景家住的偏僻,架不住村子本身就不大。
听到于二爷的询问,打算看热闹的村人都将目光落在于母手上的布包上。
那布包看起来并不大,成年男子的两只手掌就能包住。
一时间都有些好奇那布包里装得是什么。
于母正气恼着,目光狠狠地剜于二爷一眼,“我去我儿子家,要你多管闲事。”
“这可就不对了啊。于兴文看样子没在家吧。”不怪于二爷这么快发现,一般母亲出门,当儿子哪有不来送的。
更何况于母不知为什么,离开连门都不关,就这么大敞四开的,让外面人一眼看清狼藉的院落。
“嚯!偷东西偷到亲儿子家了!”围观的人中有起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