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仗剑扶犁记最新章节列表

第47章 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秦克己纵横江湖三十多年,遇见的大风大浪数不胜数,他知道如此乱打一气,莫说破阵,自己早晚得因内力耗尽而死,心想:“若要破此阵,非得抓住一人猛攻不可。”于是便盯上了方才受伤的那位。

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南诏五位长老布下的大阵既然叫做“形意梅花阵”,自然形意结合,虚实相生,这五人一直在小碎步移动,不断地变幻方位,却还总是保持五角梅花的阵型。

“三弟莫慌!我来助你!”

朱莫岐虽看不透中间有何猫腻,但见三弟满是焦急之色,料想此阵定然凶险,也抽出宝剑跳进了阵内。

当真是神仙阵容!

剑宗七子极富盛名,随便单拎一个出来都是威震江湖的人物,如今南诏众高手竟能逼得他们三人齐上,看来日后武林中又要多出一份奇谈了。

“二哥来得好!你缠住离、震、兑三个方位,我去破乾、艮二人。”

朱莫岐武艺在七子中处于中下流,但他剑走轻灵,忽快忽慢,破阵杀敌或许有些难为他,但若只是缠住对方,绝对不在话下,凭着‘移形换影’步法,在如此狭小的包围圈内他依然可以左右腾挪,翩翩起舞。

这下可把无期二人看呆了,他们只知道‘移形换影’以快出名,讲究迅敏换位,到了二师伯这里竟然像是在跳舞一样,如此轻盈婉转,殊不知这套步法还可以这么用。

有了朱莫岐的牵制,任凭五位长老怎么换位,始终只有两人能直面秦克己,他可不像老二这般含蓄,手中长剑犹如翻江猛龙,大开大合,攸忽一招“剑荡八方”一时连中两人,那两人腹部都被划出一道三寸长的口子,捂着伤口跌跌撞撞栽倒在地。

毕竟是在他人地盘,秦克己不想多生事端,也就没下狠手,否则那两人肠子非流出来不可。

五位长老中有三人受伤,大阵已破,其他两人也没有再斗下去的了,纷纷收了兵器。

“人还没死,快带他们下去医治吧!”秦克己插回长剑,负手而立。

再看臧锋那边,两人打了这么久,他也摸出了蒙崇义的底细,论爆发力,他技高一筹,若论持久内力,臧锋可能还略微不敌对方,虽然暂时占了上风,若不速战速决,让蒙崇义再拖上一两个时辰,输赢还真不好说,于是将《七曜神功》的纯阳内力全部灌输于剑尖,祭出了《七湮十伤剑》中最顶层的一招——“点芒”。

只见一道肉眼可见的气劲似流星一般迸发而出,蒙崇义也急速结出手印,将内力集中在无名指上,化四道剑气为一道,威力骤然大增,迎着那流星打去——“砰!”得一声,两股最精纯的内力撞在了一起,只是那流星的势头更足一些,破了蒙崇义的剑指,还在向前逼近,力道虽然小了很多,还是硬生生地撞在了他胸口之上,蒙崇义口中鲜血像涌泉一样,喷洒而出,原本黝黑的脸颊此时也变得苍白可怕。

“族长!”

“二爷爷!”

南诏众人急忙过去扶住他。

就在这时,一阵窸窣跑动的声音传来——阁逻凤领着上百名南诏士兵把众人团团围住了,这其中有一半是弓箭手,飞箭流矢历来被武林中人所忌惮,面对如此多的弓弩,臧锋三人兴许能逃脱,可无期三人伤的伤,累的累,断乎逃不出去。

“好啊!你这唐朝小贼竟然还有同党!”阁逻凤气得是吹胡子瞪眼。

朱莫岐凑近了无期,小声问他这是何人。

无期道:“回师伯,他就是南诏王阁逻凤,就是他一口咬定我和天纵是皇帝派来的奸细。”

朱莫岐了然点头,既然逃不掉,此等谈判之事自然要由他来做,只见他理了理衣冠,右手贴于左胸,以南诏的方式向阁逻凤行拜礼,道:“在下一剑宗朱莫岐,见过南诏大王。”

二师伯精通百科,南诏国的礼节他自然知道。

阁逻凤冷哼一声,没有理他,倒是凤迦异凑近了父亲,小声回禀:“一剑宗除了宗主纪本初,便属此人说话说话最有分量。”阁逻凤这才正眼瞧了瞧他。

朱莫岐微微一笑,又是一拜:“方才听我侄儿说,大王一口咬定我们是奸细,可有证据?”

“两个小贼多次告诉我,说唐朝皇帝要派使者来谈和,可本王等来的却是李宓的十万大军,此乃本王亲眼所见还能有假?”

“大王一言九鼎,自然不会故意撒谎。”朱莫岐说话很有技巧,他并未直接否定阁逻凤,“李宓带着十万大军来攻打贵国,这也不假。”

“那你还为何还如此惺惺作态!”要不是看在他言语恭敬的份上,阁逻凤定然直接动手了。

朱莫岐道:“大王且听在下把话说完,我这两个侄儿向您传递的消息确实是出自我们一剑宗,我朝皇帝也确实亲口承诺要派我师兄三人前来谈判,谁知却临时变了卦,我家宗主对此也十分恼怒,皇帝如此出尔反尔,分明是陷我一剑宗于不义。”

听朱莫岐如此一说,阁逻凤怒气稍消,他到底不是个莽夫,眼睛一转,心生一计,勉强挤出笑容道:“本王也猜到了,是你们皇帝耍的阴招,并非各位之罪。”

“大王英明!”朱莫岐仍旧笑意盈盈。

“哎!”阁逻凤装出一副很惋惜的样子,“本王都替你们宗主感到不值,堂堂一剑宗领头人竟被如此玩弄,各位侠客若肯弃暗投明,本王保证定以贵宾待之。”

“大王抬举了……”朱莫岐话没说完,秦克己突然干咳一声,打断了他,他自然知道老三是何意,又是一笑,话锋突转:“大王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我等虽然不齿朝廷的作为,但毕竟是唐朝子民,不能为朝廷分忧已是不忠,若再投靠大王,与数万唐朝将士为敌,更是不义,在下恕难从命。”